㒂
【源】 见《集韵》(60)、《玉篇》(86)。【变】 一作〔〕(17,418)。【望】 清河(17,418)。
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 收载,其注引 《集韵》云: “㒂, 姓也。”未详其源。
【源】 见《集韵》(60)、《玉篇》(86)。【变】 一作〔〕(17,418)。【望】 清河(17,418)。
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 收载,其注引 《集韵》云: “㒂, 姓也。”未详其源。
读音:jìng【源】 ①黄帝之孙敬康之后(12,60,62)。②系自妫姓。陈厉公子完奔齐曰敬仲,子孙以谥为氏,见《风俗通》(1,6,7,12,17)。③清高宗改翰林院编修苟华南姓敬(23,62)。【变
读音:Gǎonǎ【综】 苗族姓。世居贵州凯里(旧称炉山),汉姓为杨(116)。
读音:Bótísī金代女真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乃女真白姓。其注称: “以姓为氏”,未详其他。
读音:Élǔtè《姓氏词典》据《中国人名大辞典》收载。其注云:“蒙古族姓。以世居地方为姓氏,清乾隆时领队大臣齐哩克齐,姓此氏。” 《续通志·氏族略》作“阿鲁特”,世居察哈尔地方,
读音:pǔ【源】 ①北魏献帝以次兄为普氏,后改为周氏(6,9,17,27,70)。②宋时西南苗酋归顺,赐姓普氏(17,24)。③明、清时云南彝族土司多普姓(242)。今彝族仍多此姓(128,130)。
读音:guàn周初分鲁侯以贯国为鼎。(见《左传》)▲<汉>贯长卿,荡阳令。
读音:Zhūěrhàn历史上女真族氏。为金代女真之白姓。《续通志·氏族略》收载,未详其他。
读音:Róu【综】 源出不详。台湾台北有此姓(68,261)。
读音:Xībá【音】 㩉又音拉(Lā)(60,62)。【源】 非汉族姓。西魏赐李穆为㩉拔氏(17,60,62,63)。李穆为北周时成纪人,原州刺史(62)。
读音:Xièsèluó《姓氏词典》收载。其据《魏书》注云: “北魏时代北姓。后改为罗氏。”(按: 疑“解”乃“斛”之误,“解瑟罗”即 “斛瑟罗”之讹。姑存疑,参见“斛瑟罗”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