㕁
【综】 见《中华姓府》(63)。按,㕁(Què)即郤,与郄(音Xì)不同。㕁右旁为卩,郄右旁为邑。然今郄亦有读作却(Què)者,当系为㕁误书为郄者。
【综】 见《中华姓府》(63)。按,㕁(Què)即郤,与郄(音Xì)不同。㕁右旁为卩,郄右旁为邑。然今郄亦有读作却(Què)者,当系为㕁误书为郄者。
读音:Bāo包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祖辈名字为姓氏,据说为包羲氏之后。包羲氏即伏羲,传说他发明了八卦。另说为春秋时楚国大夫申包胥之后。二是改姓,丹阳包氏,本姓鲍,王莽时避乱改为包姓,成
读音:Bōlüè【综】 北魏时改拨略氏为略氏,见《魏书·官氏志》(27,44,60)。一说,后改为苏氏(70)。历史上少数民族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据《魏书·官氏志》云: “后魏有拨略氏,
读音:Lányǐ【源】 楚大夫蓝尹亹之后,以官为氏(6,12,17,60)。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楚大夫蓝尹亹 (音Wěi;一音mén)之后。”《中国姓氏大全》称
读音:Yuǎn【源】见《万姓统谱》(15,21)。 【布】安徽淮南(362)、台湾(64,68,261)、河南嵩县、确山、伊川(62)、林县(343)、驻马店、北京等地均有此姓。 【人】远建丰,五代时
读音:ótún【源】 金时女真人部落,以部为姓。其部为乌古论部临近(426)。【变】 ①亦作奥敦、〔奥纯〕、〔奥燉〕(7)。清《续通志·氏族略》作鄂屯(24)。 ②汉姓为曹(13,71
读音:yuàn yáng【源】 春秋时莒大夫苑羊牧之之后(11,12,60)。【变】一作〔菀羊〕(17,19)。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左传》莒大夫苑羊牧之后。”
读音:Hélǔ【源】 金时人姓(60,62)。亦见《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金代女真族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未详其他。
读音:Wú【源】 见《姓觽》(17)。【望】 濮阳(17,418)。《姓氏词典》 引 《千家姓》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Miàn/Miann Myan【源】 突厥三姓有咽、麫、部,见《唐书》(60,65)。
读音:Jiāngjù历史上罕见复姓。《中国古今姓氏辞典》收载。其注引 《尚友录》 云: “将巨姓,将巨即将具代(按: ‘代’,当为 ‘氏’ 之误)之讹也。”又,“巨”乃“钜”之简,故“将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