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宗
【源】 春秋时晋大夫孙伯纠(一作起)之子伯宗,其后因氏,见《世本》(4,7,12,17)。
历史上罕见之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姓氏考略》注云: “《世本》 ‘晋大夫伯起生伯宗,因氏焉。’起,当作纠。”伯宗,即伯州犁之父。
【源】 春秋时晋大夫孙伯纠(一作起)之子伯宗,其后因氏,见《世本》(4,7,12,17)。
历史上罕见之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姓氏考略》注云: “《世本》 ‘晋大夫伯起生伯宗,因氏焉。’起,当作纠。”伯宗,即伯州犁之父。
读音:yōng【源】 庸,商时诸侯国(故城在今湖北竹山东南),春秋时灭于楚,子孙以国为氏(6,7,15,17,60)。【望】 胶东(17,418)。【布】 四川德昌(333)、山东新泰(359),江西
读音:Ŏuluó现行彝族姓氏。今四川之马边、峨边等地有分布。此姓系马边、峨边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
读音:Bùsīní景颇族姓氏。意为 “棉花”,以之为姓。见 《中国人的姓名·景颇族》。
读音:Fùěrhǎ清代满族姓氏。刘庆华《满族姓氏录》收载。《清通志·氏族略》译作“富勒哈”,后或改为单字姓“杨”。
读音:Fú/Fwu【源】 源出考工凫之后,以官为氏(15,60,62)。凫人为古时主造钟者之官。【变】 亦作〔鳧〕(12,60)。
读音:Pǔdá《姓氏词典》 引 《新元史》收载,其注称: “元有普达·失理。”未详其他。
读音:jiā【源】春秋时晋大夫嘉父之后,以字为氏(11,12,15,17,60)。【望】晋阳(17,418)。【布】贵州黎平(358)、台湾(64,68,261)、四川彭县(354)、梓潼、山西等地均
读音:ní【源】 ①见《姓苑》(15,21,24)。一说,当以尼山(在山东曲阜东南20里)为氏(60,62)。②金时女真人姓,见《高丽史》(71)。清满洲八旗姓尼佳氏,后改为尼氏(180)。③蒙古族姓
读音:Xiāhā【综】 彝族姓。四川凉山地区有此姓(208)。
读音:Shēnsòng【源】 见《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