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州
【源】 春秋时晋伯州犁奔楚,为楚平王之臣,因以伯州为氏,见《姓源》(17,21,60)。
历史上罕见之复姓。《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姓氏考略》注据《姓源韵谱》云: “晋伯州犂奔楚,因为伯州氏。”
【源】 春秋时晋伯州犁奔楚,为楚平王之臣,因以伯州为氏,见《姓源》(17,21,60)。
历史上罕见之复姓。《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姓氏考略》注据《姓源韵谱》云: “晋伯州犂奔楚,因为伯州氏。”
读音:yì【源】 ①见《姓苑》(15,21,60)。或为奕姓所改(60,62)。②或元时御史大夫、江西行省左丞相亦怜真班之后,以亦为姓(60,62)。【布】 安徽淮南(362)、山东五莲(290)、沂
读音:yuè jiāo【源】 ①系自芈姓。春秋时楚大夫越椒之后(7,21)。或为斗越椒之后(12,60,62)。又作伯棼越椒之后(17,62)。②系自子姓。春秋时宋微子之后有越椒氏(60,62)。历史
读音:Zhāngliào【综】 由张、廖两单姓所组成。原籍福建诏安、漳州及河南祥符(236)。台湾台中、福建诏安等地均有此姓(68,261)。《姓氏词典》 收载,其注云: “今香港有此姓。” 《中
读音:Mǎbìlìdāng独龙族姓氏。今云南之贡山一带有分布。出自马必力氏族。本为地名,即马必力坪子,以地名族,以族为氏。见 《中国人的姓名·独龙族》。
读音:zhū jì诸暨氏,彭姓分也。(见《路史》)与“诸稽”同。
读音:Yètán【源】 彝族姓。属依纽家支(375)。
读音:Wūliè【综】 金人之姓。乌烈肃忠,金时平遥县典史,见《康熙平遥县志》(71)。
读音:Chóngjílǎ【源】 清满洲八旗姓。凡四派,出乌喇、瓦尔喀、呼尔哈、讷殷等地(23,63,180,260)。清代满族姓氏。散处乌拉、呼尔哈、瓦尔喀、讷殷等地方,为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
读音:Nímǎjí【综】 清驻防齐齐哈尔镶黄旗中有尼玛齐氏(259,260)。又,清正蓝旗满洲马甲黑色之妻为尼马齐氏(260),清甘肃提督、满洲镶黄旗人呢玛奇达三泰(61),〔尼马齐〕、〔呢玛奇〕等似
读音:Yǎdān【源】 清时库页岛上费雅喀人姓(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