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Shé

佘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源自秦国大夫余之后,由余姓转化而来。二是相传汉代有佘山,居民有以山名为姓者。佘、余两姓可能同出一源。

佘姓早期主要繁衍于新安(今安徽歙县)。唐宋年间,福建、江西、江苏、湖南、广东都有佘姓居住。

佘姓历史人物有大家耳熟能详的北宋佘太君,其夫杨继业曾率杨家将镇守雁门关,抗击契丹入侵,后为国殉职,杨门一家只剩孤寡十三人,由佘太君率领御敌,传为一时美谈。

佘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四百八十九位。


【源】 ①春秋时齐大夫之后有佘氏,见《姓源》(17)。②佘丘氏所改(62)。③古有余字,无佘字,余之转音为蛇,见《姓氏寻源》(26,60,62)。故佘氏出自余姓。④蒙古姓(344)。【变】 唐时集贤院学士佘钦,后改姓余(21)。【望】 南昌(17,21),雁门(418)。【布】 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1%。尤以四川、湖南、湖北、安徽等4省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佘姓人口77%。【人】 佘文集,隋时考功主事,洛阳人(12,21)。


现行较常见姓氏。分布颇广:今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义、景县,山东之平邑,湖北之监利、利川、老河口,湖南之芷江,云南之陇川,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汉、满、彝、土家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源不一:①郑樵注云:“音‘蛇’,从示。唐开元有太学博士佘钦,南昌人。”《姓氏考略》引《姓苑》亦云:“佘,南昌郡人。今新安有之。”②《姓氏考略》引张澍之语云:“古有‘余’无‘佘’。余之转音为禅遮切,音‘蛇’。今人妄作‘佘’,非也。”言外之意:佘乃余之讹。亦一家之言也。③钱大昕称:“佘姓音‘蛇’,即《汉书》‘茶恬’之‘茶’省文。”若是,则佘或出自茶姓。④或为畲姓所改。⑤或为折姓所改。《中国姓氏大全》注“”云:“北宋名将杨继业之妻佘太君,实姓折。山西省保德县折窝村有折太君墓。”

宋代有佘起;明代有佘可材,铜陵人,襄阳府学训导;清代有佘熙璋,宛平人。

猜你喜欢

  • 瑚德哷

    读音:Húdéliè【源】清满洲八旗姓。世居乌拉(23,63,180,260)。 【变】亦作〔瑚德勒〕(26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乌拉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刘庆华《满族

  • 读音:bǎo【源】 出自保氏(60,62,91)。或由褒氏所改(91)。【布】 江苏启东有此姓(311)。【人】 葆光生,明时河南叶县人,正德中任江苏高淳县训导(21,24,62)。罕见姓氏。《姓氏考

  • 读音:xiàn卫康叔后。(见《路史》)宪氏之先,本为周之布宪,司寇之属,其后以为氏。(见《姓氏急就篇注》)

  • 朱泙

    读音:Zhūpíng【源】 见《姓苑》(21,24)。【人】 朱泙曼,汉时人,见《庄子》(9,17)。或系《庄子》虚构人物。历史上罕见复姓。《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初见于《姓苑》。《庄子·列御寇

  • 读音:Jì【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91)。江苏武进(314)、河北乐亭(334)、安徽淮南(362)、甘肃永昌(392)、上海(92)、台湾台南、台东、花莲、桃园、苗栗(64,68,

  • 加阿

    读音:Jiā’ā【综】 藏族姓(房名)。世居四川南坪、平武,汉姓为杨(249)。

  • 坤奇

    读音:Kūnqí【综】 达斡尔族姓(莫昆名)。属敖纳尔哈拉,汉姓为吴(189)。达斡尔族姓氏。系出鄂嫩“哈拉”。后或改单姓吴,盖取其哈拉“鄂嫩” 之首音,谐以音近之“吴”而得。见《中国人的姓名

  • 读音:Shòu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南之郑州、山西之新绛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 《姓氏词典》亦收,未详其源。

  • 读音:Sān【源】 见《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

  • 读音:Lài赖姓的来源主要是以国名为姓氏,一是出自姬姓。周武王封自己的弟弟于赖国,后为楚国所灭,其国人遂以赖为姓。二是源自姜姓。炎帝后裔赖山氏东迁至河南建立赖国,其子孙遂以国名为姓氏。赖姓发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