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Yú

俞姓相传为黄帝臣跗之后。黄帝时有名医跗,医术高超,精于脉经。古“”字与“腧”字相通,又腧为“脉之所注”,俞又同痊愈之愈同音,故跗又称俞跗,其后人为光大先人医术,称为俞氏。另外出自他族改姓。

隋唐或以前,俞姓曾长期生活在今山西、河南、河北、湖北等省。唐武则天时,俞文俊被流放到岭南,俞姓由此到达广东和广西一带。宋代以后,俞姓广泛分布于今浙江、安徽、福建、江苏、江西一带。明初,俞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陕西、甘肃、河北、天津等地。如今,俞姓尤以安徽、浙江、江苏等省为多。

俞姓历史人物有俞桂,宋代官吏、诗人。进士及第,曾守海滨,政事之余,不废吟咏。有《渔溪诗稿》。俞琰,宋末元初道教学者。以辞赋闻名,于《周易》尤为精通,撰有《周易集说》《易图纂要》等。俞山,明代大臣。工诗,善大篆,亦精墨梅。有《梅庄集》。俞大猷,明代抗倭名将,他博读兵法,有将才,官至总兵。曾屡率水军打败倭寇,其军被称为“俞家军”。俞平伯,中国作家、学者。有作品《冬夜》《燕知草》《杂拌儿》等。所著《红楼梦研究》为“新红学派”代表之一,在学术界有较大影响。

俞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五十七位。


【音】 俞氏有Chòu、Shū、Yú、Yù四音,且源出不同。【源】 汉时人姓,见《广韵》(80)。【变】 或即鄃(7)。疑与侴同(7,62)。【布】 宋时衡州有此姓(7,62)。


罕见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平声; 又,‘吐溜切’。古有俞跗,唐天后时有俞文俊,江陵人也。今为平声之氏甚多。望出河东、河间。”

一音yú,为现行常见姓氏。

猜你喜欢

  • 读音:wàn【源】①殷武丁封季父于河北蔓口,曰蔓侯,后有曼氏、蔓氏、鄤氏,见《路史》(60,62)。②春秋时楚大夫斗成然食采于蔓;曰蔓成然,其后以邑为氏(6,7,9,11,15)。蔓,即鄤。鄤,古地名

  • 班丘

    读音:Bānqiū【源】班丘系地名,以地为氏(60,62)。历史上罕见之复姓。《姓氏考略》收载,其注云: “地名,以地为氏。”未详其他。

  • 读音:Chāo【源】 ①见《姓苑》(15,21)。②辽、金人之姓(60)。今满、蒙古等民族均有此姓(344)。【布】 陕西(92)、山西平陆(298)、河北隆化(344)、湖南湘潭(373)、安徽怀远

  • 額齊克

    读音:Éqíkè【综】 柯尔克孜族部落名。亦作〔额奇克〕(429)。清乾隆年间迁入黑龙江富裕县,后改为常氏(204)。柯尔克孜族姓氏。清乾隆间由阿勒泰地区迁入黑龙江富裕县。本旧部落名,或

  • 西樓

    读音:Xīlóu【源】 系自姚姓。春秋时杞国为夏禹之裔,杞东楼公之子西楼公,子孙以王父号为氏(7,60)。亦见《姓苑》(9)。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收载并注其源:“出自姒姓。杞东楼公之子曰西

  • 哈蘇特

    读音:Hǎsūtè【源】 哈苏特,元时蒙古部落名,以部为氏,见《元史·国语解》(24)。清代蒙古族姓氏。《清通志·氏族略》收载。本元代蒙古部族名,以部为氏,延续至清,为清代蒙八旗姓氏之一。

  • 邵萬

    读音:Shàowàn【综】 源出不详。见《贵姓何来·古今姓氏表》(77)。《姓氏词典》引王述民《新编注音千家姓》收载,未详其源。

  • 祝宗

    读音:zhù zōng【源】 祝融氏之后,见《姓苑》(17,60,62)及《路史》(60)。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收载,其据《姓苑》注云: “祝融之后。”

  • 得作哇我

    读音:Dézuòwāwǒ珞巴族姓氏,出自石鲫氏,系出苏龙部。见 《中国人的姓名·珞巴族》。

  • 翁吉歹

    读音:Wēngjídǎi元代蒙古族姓氏。乃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收载; 《续通志·氏族略》译作“昂吉岱”,姑兼收以备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