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Cóng

【源】①尧伐崇、枝、胥、敖四国,后有丛氏,见《国名纪》(17)。又,唐尧时有丛枝,其后有丛氏(60,62)。②汉秺侯、匈奴休屠王之太子金日磾之后,迁丛家岘(今山东文登境),遂以丛为氏,见《池北偶谈》(60,62)。③满、蒙古等民族均有此姓(344)。【望】许昌(17,418)。【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1%。尤以山东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丛姓人口87%。【人】丛鐇,南北朝时许昌人,滁州刺史(15)。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黄骅,山东之昌乐、东平、平度、平邑,辽宁之清原,山西之大同、阳泉,陕西之韩城,湖南之益阳,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蒙古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姓氏考略》 注其源: ①其注据《庄子》 云: “尧时有丛枝。丛姓始此。”②其注据 《池北偶谈》云: “又,相传汉金日之后。迁山东文登县之丛家岘 (按: 《中国古今姓氏辞典》 引作 ‘……文登县之家岘’,误) 遂以为姓。望出许昌。”

南唐有丛��, 许昌人; 明代有丛兰, 弘治进士,官南工部尚书; 又有丛文蔚,隆庆进士; 又有丛叔模,诗人 ( 《中国古今姓氏辞典》 引作 “丛叔横”,误)。

猜你喜欢

  • 第一

    读音:dì yī【源】 系自妫姓。汉武帝徙齐诸田于园陵,以门族次第为氏,故有第一氏,见《风俗通》(1,60,62)。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据《风俗通》云: “其先齐诸田,徙园陵者

  • 公泥

    读音:Gōngní【源】 春秋时鲁季武子庶子公泥氏(9)。【它】 邓名世云:《左传》季武子庶子公,一名公弥,未尝有公泥氏,泥、弥,声讹也(7)。《姓氏词典》 引 《姓解》 收载,未详其

  • 读音:Xiāo【源】①萧氏本殷六族之一,周成王以封伯禽,其后无闻(7,11,17,21,60)。②系自子姓。商王帝乙庶子微子启,周封为宋公,弟仲衍,八世孙戴公,生子衎,字乐父,裔孙大心,平南宫长万有功

  • 读音:chà【音】 今亦音Shā(91)。【源】 ①系自嵬姓。相传为古帝鬼騩氏之后,饶、攘、刹(炎帝时侯国)是也(17,60,62)。当以国为氏。 ②古真腊国(古城在今广西扶绥境旧扶南城,汉时称扶南国

  • 科普羅

    读音:Kēpǔluó基诺族姓氏。今云南之景洪有分布。本氏族名,或以为姓。见 《中国人的姓名·基诺族》。

  • 呼倫覺羅

    读音:Hūlúnjuéluó【源】 清满洲八旗姓。凡五派,出黑龙江、福尔哈、俄馍、叶赫、辉发等地(23,63,180,260)。【人】 呼伦觉罗玉三保,清满洲镶红旗人,世居黑龙江,由前锋校从征准噶尔阵

  • 烏爾漢

    读音:Wūěrhàn【源】 ①清满洲八旗姓。世居辽河(23,63,180,260)。②清蒙古八旗姓。世居乌噜特(一作兀鲁特)(23,63,260)。【变】 清镶蓝旗蒙古护军拉布格之妻为吴尔汉氏(260

  • 鈆陵

    读音:Yánlíng《姓氏词典》 收载并注此音,其据 《姓解》注云: “即铅陵。”

  • 读音:yì【源】 系自姬姓。春秋时鲁季孙意如之后(17,60,62)。亦见《姓苑》(6,9,12,15)。【望】 齐郡(17,60,418)。【布】 广东顺德(363)、台湾台北(68,261)等地均

  • 堂阳

    读音:táng yáng商王太丁封母弟才于堂阳,为堂阳氏。(见《路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