孺
【源】①颛顼长子,高阳孺帝之后有孺氏(14,60,62)。②孔子弟子孺悲之后(7)。③汉宣帝玄孙孺子婴之后,或因以为氏(62)。亦见《姓苑》(9,15,21)。【望】东鲁(418)。【布】四川成都有此姓(91)。
现行罕见姓氏。今四川之成都有分布。《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源不一: ① 《姓氏考略》据《续文献通考》注云: “颛顼长子孺帝之后有孺氏。”②郑樵注云: “鲁有孺悲,欲见孔子。” 归“以次为氏”之列。“孺子”,诸侯或卿大夫之拟用为其后者;故入“以次为氏” 之列。
【源】①颛顼长子,高阳孺帝之后有孺氏(14,60,62)。②孔子弟子孺悲之后(7)。③汉宣帝玄孙孺子婴之后,或因以为氏(62)。亦见《姓苑》(9,15,21)。【望】东鲁(418)。【布】四川成都有此姓(91)。
现行罕见姓氏。今四川之成都有分布。《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源不一: ① 《姓氏考略》据《续文献通考》注云: “颛顼长子孺帝之后有孺氏。”②郑樵注云: “鲁有孺悲,欲见孔子。” 归“以次为氏”之列。“孺子”,诸侯或卿大夫之拟用为其后者;故入“以次为氏” 之列。
读音:wū yán▲<金>乌延吾里补,大定中保大军节度使。
读音:Dú【源】 ①见《姓苑》(15,21,60)。北蕃右贤王刘去卑之后(12,60)。又,晋武帝咸宁五年,匈奴余渠都督独雍等帅部归化,匈奴人姓,见《晋书》(242)。②羌人姓。西秦时有南羌独如,见《
读音:Kēlǐyètè【综】 清世宗(即雍正帝)之愉贵妃为珂里叶特氏(72)。
读音:fù yōng【源】 系自嬴姓。周封伯益之裔非子于秦为附庸,其后有附庸氏(4,60,62)。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收载。其注云: “周封非子於秦,为附庸,后有附庸氏。”非子乃秦之始
读音:Fúqiū历史上罕见复姓。本为地名,以地为氏。《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一作“浮丘”。晋代有浮邱伯,道士,尝 “控鹤上嵩山”。
读音:Bǔyuē【源】 彝族姓。属什列家支(375)。
读音:Zhòngnǎo【综】 佤族姓。世居云南沧源县班洪寨,汉姓为胡(161)。
读音:zhōng yāng【源】 古帝号中央氏,后以为姓(7,9,60)。一说,中皇氏之后有中央氏,见《路史》(17)。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引邵思 《姓解》 云: “古帝号中央
读音:Túsàlǎ【清】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叶赫(23,63,180,260)。【变】 清正黄旗满洲马甲亨特之妻为图色勒氏(260)。〔图色勒〕似即图萨喇之异译。【人】 清正黄旗满洲马甲鄂色之妻为图萨
读音:Dúpǔ彝族姓氏。独普,即独氏族。本氏族名,以为氏。后或改为“申”姓。见 《中国人的姓名·彝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