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
【源】 见《姓苑》(15,21,60)。【布】 江苏武进(314)、河南林县(343)、浙江萧山(209)、内蒙古达拉特旗等地均有此姓。【人】 宠义,三国时蜀汉长史(21,62)。宠令图,五代时后晋人,李金署为中门使,见《姓苑》(15,60)。
现行罕见姓氏。今山东之平度,河北之黄骅,山西之太原、大同、临汾,陕西之韩城,浙江之余姚、嵊县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未详其源。
三国时蜀有宠义( 《中国古今姓氏辞典》引作宠羲),为长史; 晋代有宠遵; 五代有宠合图,中门使。
【源】 见《姓苑》(15,21,60)。【布】 江苏武进(314)、河南林县(343)、浙江萧山(209)、内蒙古达拉特旗等地均有此姓。【人】 宠义,三国时蜀汉长史(21,62)。宠令图,五代时后晋人,李金署为中门使,见《姓苑》(15,60)。
现行罕见姓氏。今山东之平度,河北之黄骅,山西之太原、大同、临汾,陕西之韩城,浙江之余姚、嵊县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未详其源。
三国时蜀有宠义( 《中国古今姓氏辞典》引作宠羲),为长史; 晋代有宠遵; 五代有宠合图,中门使。
读音:Kào'nàokètè【综】 鄂温克族姓。世居内蒙古陈巴尔虎旗莫尔格河畔(192)。鄂温克族姓氏。居陈巴尔虎旗。《中国人的姓名·鄂温克族》有载,未详其他。
读音:Tèjímèng鄂温克族姓氏。出自索罗共氏族,汉意指纯正的索罗共人。《中国人的姓名·鄂温克族》 有载,未道其详。
读音:Bālǔlàdǎi【源】 元时蒙古人姓(57)。【变】 《南村辍耕录》载,元蒙古七十二氏中有八鲁忽歹氏(13)。〔八鲁忽歹〕似即八鲁剌䚟之异译。清《续通志·氏族略》作〔巴尔固岱〕(
读音:tāng pāng武德时东女国王姓汤滂氏。(见《唐书》)
读音:Wúlìxī【综】 鄂温克族姓。索伦部拉哈千、纳敏千等部落均有吴立西氏,汉姓为武(192)。
读音:Gōu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 收载。其注引《正字通》 云: “姓,宋鉤光祖。” 一作 “鈎”。《中国人名大辞典·索引》 作 “钩”,而所附之 《姓氏考略》作“鉤 [钩]”。其注云:
读音:Wúkǎěrkāng【综】 鄂伦春族姓。以氏族名为姓,世居黑龙江呼玛尔河地区,汉姓为吴(190,191)。鄂伦春族姓氏。本氏族名,以为氏。世居呼玛河流域,后或取其首音,谐以汉字“吴”而为
读音:Gān【综】 春秋时齐景公时竿秀,以过系狱,荀伯玉曰:使得自新,必饮灭洗胃,吞刀刮肠,见《姓氏注谱》(60,62)。【布】 湖北武汉有此姓(91)。现行罕见姓氏。今湖北之武汉有分布。《姓氏词
读音:Shī【源】见《万姓统谱》(15,21)。 【布】山东新泰(359)、台湾台北、新竹、嘉义、高雄、屏东(64,68,261)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山西之太原、长治、晋城
读音:Màiqiū【源】 春秋时齐桓公至麦丘(故城在今山东商河西北),麦丘老人年八十三,祝桓公寿,公封之麦丘,其后因以为氏(6,9,12,17。60)。【变】 一作〔麦邱〕(6,17)。【望】 齐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