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Dúhú罕见复姓。《新编千家姓》收载,未详其源。(按: 疑为“独孤” 之误,盖 “孤”、“狐”形近而讹,参见“独孤” 条。)
读音:mín【源】 ①见《姓苑》(15,21)。②锡伯族姓。【布】 四川武胜(321)、安徽淮南(362)、台湾(64,68,261)、北京、新疆巩留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尚义,山东之
读音:zhào【源】 见《集韵》(62,80)。一说同照(91)。历史上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 引 《集韵》 收载,其注云: “炤,姓也。”《中国姓氏大全》称: “一说同 ‘照’ 姓。”
读音:quàn南诏王劝龙晟之后。(见《万姓统谱》)
读音:yú【源】 畬客(即今畲族)之姓,以蓝、盘、雷、钟为同姓,同姓亦可结婚,见《清稗类钞·姓名类》(30,86)。亦见《新编千家姓》(73)。【变】 一作〔畲〕。【布】 浙江开化(310)、江山(3
读音:Zán《姓氏词典》 引 《五方元音》 收载,其注云:“系咱姓分族”。(按: 音从《汉语大字典》,《姓氏词典》 音zái,误。)
读音:Shàng尚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以祖辈名字为姓氏,源于姜姓。姜太公辅佐周武王推翻了商王朝,被封为齐太公。太公在周朝为太师,故又称太师尙父。他的后代子孙便以他的名字为姓氏,称为尚姓。二
读音:dōng gōng齐大夫得臣之后。(见《元和姓纂》)东宫得臣,齐大夫也,其后东宫得疾,隐嵩山。(见《姓氏急就篇》)
读音:Yīng应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国名为姓氏,源于姬姓。周武王之子被封于应(今河南平顶山),为应侯,子孙以封国为姓,遂为应氏。二是少数民族姓氏,历史上西域姓氏中有应氏。应姓发源于河
读音:lín【源】见《姓苑》(7,9,60)。又,遴为吝字之古文。又,抡才谓之遴选,或取此义为姓(60,62)。 【望】西河(17,418)。 【人】遴到云,春秋时韩大夫,著《遴子》三十篇,见《风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