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
见《姓苑》。
罕见姓氏。《中国古今姓氏辞典》、《中国姓氏大全》 皆据《姓苑》收载,未详其源。(按: 《汉语大字典》注称:“‘携’,同 ‘携’。今 ‘携’字通行。”则携姓即携姓,或为携姓之分族。)姑兼收以备考。
见《姓苑》。
罕见姓氏。《中国古今姓氏辞典》、《中国姓氏大全》 皆据《姓苑》收载,未详其源。(按: 《汉语大字典》注称:“‘携’,同 ‘携’。今 ‘携’字通行。”则携姓即携姓,或为携姓之分族。)姑兼收以备考。
读音:Wòluóbǐyuēfū俄罗斯族姓氏。《中国人的姓名·俄罗斯族》收载。汉意为“麻雀”,以之为氏,未详其他。
读音:Wēiniǔ历史上羌族之党项人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西)夏武功大夫威纽执忠。” 未详其他。
读音:Wēndū【源】 清满洲八旗姓。凡十九派,出讷殷江、绥分、黄泥洼、浑春、沾、马察、瓦尔喀、吴苏里、苏仑里乌喇、倭济、吉阳、阿库里、沙济城、讷殷、瑚秦村、长白山、吉林乌拉、苏完、嫩河等地(23,6
读音:zhǎn chí代北姓,后改为展氏。(见《魏书·官氏志》)
读音:guì【音】 洼氏有Guī、Wā二音,且源出不同。参见洼(Wā)姓。【源】 见《风俗通》(1,11)。汉时南阳淯阳(故城在今河南南阳南60里之绿阳村)有洼姓,音圭。当以水名为氏(60)。【望】
读音:Gān【源】见《姓苑》(7,60,80)。 【它】《路史》引《姓苑》作染女氏,为复姓(60)。《姓氏词典》 引 《姓苑》 收载,其注云: “系染女氏合写而改此单姓。” 《汉语大词典》音rǎn
读音:Bì【源】 见《姓苑》(15,63)。【变】一作敝(11,91)。【人】弊无存,春秋时人,见《左传》(12,15)。罕见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左传》有弊无存。”当为弊姓
读音:Biāo【源】 台湾土著有此姓(65)。亦见《新编千家姓》(73,91)。【布】 台湾台南、高雄、台北、南投(64,68,261)、安徽淮南(362)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云南之泸水,
读音:Bálièlán【综】 拔列兰氏后改为梁氏,见《魏书·官氏志》(7,9,12,17,27)。拔列兰为匈奴休屠部之一部,原居凉州界,三国时一部分归曹魏,已改姓梁,而随北魏徒代者,仍称拔列兰氏,至孝
读音:Lín【源】 ①北魏时改纥突隣氏为隣氏(44,60)。亦见《隋书·经籍志》(60)。②西羌姓,见《魏志·张既传》(60,62,63)。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四川之成都,山西之太原、临汾及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