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
【源】 见《姓苑》,(15,21,24,60)。【布】浙江上虞(279)、江山(325)、江西广丰(325)、宁都(280)、安徽淮南(362)、台湾宜兰(68,261)、北京等地均有此姓。【人】晓枝,明时湖南醴陵人,嘉靖中四川垫江县丞(15,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广东之吴川,福建之浦城,湖南之益阳,山西之太原、大同、阳泉、长治、运城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初见于《姓苑》,未详其源。
元代有晓古台; 明代有晓枝,醴陵人,嘉靖中四川垫江县丞。
【源】 见《姓苑》,(15,21,24,60)。【布】浙江上虞(279)、江山(325)、江西广丰(325)、宁都(280)、安徽淮南(362)、台湾宜兰(68,261)、北京等地均有此姓。【人】晓枝,明时湖南醴陵人,嘉靖中四川垫江县丞(15,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广东之吴川,福建之浦城,湖南之益阳,山西之太原、大同、阳泉、长治、运城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初见于《姓苑》,未详其源。
元代有晓古台; 明代有晓枝,醴陵人,嘉靖中四川垫江县丞。
读音:Jīng【源】 ①春秋时晋大夫以邑为氏。故城在今河北井陉境(11,15,17,21,60)。②春秋时鲁公族有陉氏,见《路史》(6,7,12,15,17)。③春秋时卫公族有陉氏(17,60,62)
读音:kǎo chéng【源】 ①考城氏或为考成氏。济阳有考城,或以考城为氏,或去土为考成氏(7,60)。②老成氏或为考成氏(6)。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姓氏考略》 注其源:
读音:Jiè/Jieh,Jye【综】 源出不详。福建泰宁(295)、台湾高雄(68,261)等地均有此姓。
读音:zǐ shì【源】 ①系自姬姓。春秋时鲁桓公之后,叔孙成子生齐季,为子士氏(4,7,12,21)。但按《左传》,鲁孟僖子妾,乃子士之母,则子士氏乃孟僖子之后(1,7)。②系自妫姓。春秋时陈僖子支
读音:guó【源】系自姬姓。周成王叔父虢叔封于西虢(故城在今陕西宝鸡东),虢仲封于东虢(故城在今河南荥阳之虢亭),子孙以虢为氏(7,11,17,60)。 【变】郭或作虢,是郭、虢同姓(60)。 【望】
读音:Púyú【源】黄帝之子少昊之裔蒲子支庶之后,见《世本》(17,62,63)。《姓氏词典》引《姓觿》收戴,未详其源。
读音:Zhélù【综】 清正蓝旗满洲马甲锁尔通之妻为哲禄氏(260)。
读音:Chén【源】 ①系自妫姓。周武王封舜裔胡公满于太昊之墟,子孙以国为氏(4,7,12,17,60)。一说,妫满,即胡公满,封于陈(故城在今河南淮阳),其裔孙完,奔齐,以国为氏(21,62)。又,
读音:Chénfāng【综】 明时凤阳定远人陈方亮,官镇国将军,本姓陈,育于方翁,太祖赐姓陈方,以继二家之宗,见《宋濂集》(60,62)。历史上复罕见之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宋濂集
读音:Wūshēn金代女真族姓氏。乃金女真白姓,《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未详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