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Yáng

杨姓来源主要有四个。一是出自姬姓, 以国为姓。周宣王之子尚父在周幽王时被封为杨侯, 春秋时晋国灭杨, 杨成为晋国羊舌肸的封地。晋武公时封次子伯侨于杨, 称杨侯, 是杨姓人的受姓始祖。二是出自赐姓改姓。如隋文帝曾赐鲜卑尉迟氏为杨姓。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进行汉化改革, “莫胡芦” 氏改为汉字单姓杨。三是五胡十六国时氐族姓氏。四是出自扬姓, 古时扬杨不分。

杨姓的发源地在今山西省境内。杨为晋所灭后, 其子孙便向西发展繁衍, 一部分迁入陕西冯翊(今大荔), 后又有迁至今山西霍州, 后繁衍至今河南境内。在春秋战国之时已有杨姓人迁江汉地区(今湖北潜江一带), 后因楚国势力不断加强, 迫使他们向东南迁至今江西一带; 与此同时, 又有杨姓自山西迁往江苏、安徽, 这样杨姓便散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秦汉之际, 已有杨姓人迁居四川,尚书仆射杨璇, 迁居浙江会稽。魏晋南北朝时期, 除著名的弘农杨姓世居陕西华阴、氐族杨姓世居甘肃仇池外, 已有不少杨姓人因社会动荡之故而向江南播迁, 也有不少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改姓杨。唐末为避“安史之乱”, 杨姓再次大规模南迁, 这一时期, 杨姓也有迁居朝鲜半岛者。宋时杨姓迁居贵州播州。元朝末年以后, 广东、福建、浙江等地杨姓人开始迁居东南亚各国。

杨姓历史人物有杨业, 北宋名将。杨延昭, 北宋名将, 杨业之子,号称杨六郎。杨万里, 南宋著名诗人, 与范成大、陆游、尤袤齐名, 称“南宋四家”。杨秀清, 清末人, 太平天国起义主将, 被封为东王。杨虎城, 著名抗日将领, 为逼蒋介石抗日, 与张学良一起发动著名的“西安事变”, 震惊中外。

杨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十六位。


周武王子唐叔虞封于晋,出公逊子齐,生伯侨,天子封为杨侯,子国,以国为姓。(见《元和姓纂》)

周宣王少子尚父封于杨,号曰杨侯,后并于晋,因为氏。(见《广韵》)

杨氏,出自姬姓。周宣王子尚父封为杨侯。一云,晋武公子伯侨生文,文生突,突羊舌大夫也。又云,晋之公族,食邑于羊舌,凡三县,二曰杨氏。突生职,职生赤,赤生容肸,字叔向,晋太傅,食采杨氏,其后以邑为氏。(见《唐书·宰相世系表》)

氐有杨氏,世居仇池。(见《晋书》)

莫胡卢氏,改为杨氏。(见《魏书》)

▲<汉>杨彪,官太尉。<宋>杨万里,吉水人,诗人。<清>杨沂孙,常熟人,凤阳知府。

猜你喜欢

  • 多羅宏

    读音:Duōluóhóng【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那木都鲁(23,63,180,26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那木都鲁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

  • 粘罕

    读音:Zhānhàn元代蒙古族姓。《姓氏考略》有载,其注“粘”称: “或元粘罕之后。”

  • 表紇

    读音:Biǎohé《姓氏词典》引 《姓氏急就篇》收载,其注云: “高车姓。高车为中国古民族铁勒别称。”

  • 三桂

    读音:Sānguì【综】 源出不详。广东顺德有此姓(363)。

  • 領占

    读音:Lǐngzhān《姓氏词典》引 《明史》收载,“明有领占竹、领占班丹。”未详其源。

  • 烏朗漢吉爾莫吉爾敏

    读音:Wūlǎnghànjí’ěrmòjí’ěrmǐn【综】 清蒙古镶黄旗有乌朗汉吉尔莫吉尔敏氏(259,260)。

  • 氿

    读音:Guǐ现行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有分布。汉族姓氏。此姓系武清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源,亦未见载於古籍。

  • 麻尼則

    读音:Mánízé【源】 西夏人姓(240)。

  • 读音:líng【源】 古有伶人(官名),掌乐之官,以官为氏(60,62)。【变】 一作泠(17,60)。【望】 涿鹿(17,418)。【布】 北京、四川成都等地均有此姓(91)。【人】 伶伦,一作泠伦

  • 鄂爾特

    读音:Èěrtè达斡尔族姓氏。《中国人的姓名·达斡尔族》 收载,或作“额勒图”,后或改为单姓“鄂”、“于”。“鄂”,乃取“鄂尔特”之首音谐“鄂”而得; 于,则莫明其所以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