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qì【音】 契氏有二音,且源出不同。参见契(Xiè)姓。【源】 周时宋国始君微子启之后,有契氏,见《姓解》(60)。亦见《姓苑》(15,21)。现行罕见姓氏。今云南之通海有分布。汉族、回族有
读音:Cháhǎnmòěrqí元代蒙古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元睿宗庶子拨绰之妻即姓此氏。“以姓为氏”。
读音:Sīkù【综】 佤族姓。亦作〔苦门〕(160),世居云南西盟(158)、沧源(159)等地。
读音:Nà【源】 ①见《姓苑》(7,9,12,15,60)。②西夏人姓(240)。③清时甘肃西宁县(即今青海西宁)土司,为纳沙密西番人,后以纳为氏,世居纳家庄(72)。④元时赛典赤瞻思丁之子纳速剌丁官
读音:wèi夏王赫连定之弟谓以代之后。(见《姓氏寻源》)见《姓苑》。唐以前无谓,宋太平兴国登科有谓准。(见《万姓统谱》)
读音:Lǚ/Leu,Lyu【源】 周穆王时司寇吕侯之后有侣氏(17,62)。【布】 浙江上虞(279)、台湾桃园(64,68,261),北京、内蒙古额尔吉纳左旗、陕西富平等地均有此姓。【人】 侣钏,明
读音:Bóyáng【源】 见《中华姓府》(63)。
读音:Shǔ【综】 源出不详。现代罕见姓(73,91)。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山西之太原、临汾等地有分布。《新编千家姓》亦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xià hòu【源】 禹治大水有功,舜授之为夏后氏,都陕州夏县(故城在今山西夏县),其后以国为氏(6,60,62)。历史上罕见复生。《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引《元和姓纂》云: “《史记》夏禹
读音:xuàn【源】 泫氏为春秋时赵邑。晋烈公元年,赵献子城泫氏(故城在今山西高平),见《竹书纪年》(60,62)。其后以邑为氏(17,60)。罕见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 “《竹书纪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