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鮮
【源】 春秋时齐大夫申鲜虞避齐庄公之难,奔楚为右尹,食采于申,其子孙以申鲜为氏(7,17,62)。【人】 申鲜洫,汉时中谒者(6,7,12)。
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姓氏词典》注引《古今姓氏书辨证》云:“《元和姓纂》:‘《左传》齐有申鲜虞。汉有中谒者申鲜洫’。谨按:鲜虞姓申,齐庄公之难,奔楚为右尹。此必洫之先,因其祖名鲜虞,而食采于申,合以申鲜为氏,”此当以名氏为氏,系出申氏。
【源】 春秋时齐大夫申鲜虞避齐庄公之难,奔楚为右尹,食采于申,其子孙以申鲜为氏(7,17,62)。【人】 申鲜洫,汉时中谒者(6,7,12)。
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姓氏词典》注引《古今姓氏书辨证》云:“《元和姓纂》:‘《左传》齐有申鲜虞。汉有中谒者申鲜洫’。谨按:鲜虞姓申,齐庄公之难,奔楚为右尹。此必洫之先,因其祖名鲜虞,而食采于申,合以申鲜为氏,”此当以名氏为氏,系出申氏。
读音:Mǎjiā【源】 ①清满洲八旗姓。马佳系地名,以地为氏(23)。凡二十九派,出绥分、马佳、穆丹、罗山、嘉木湖、宁古塔、嘉瑚库城、沈阳、叶赫、和罗、沙济、蘑菇沟、虎尔哈、阿拉、长白山、辉发、沾河、
读音:Hébá《姓氏词典》 引 《魏书·官氏志》 收载。未详其他。(按: 当即 “和拔” 氏,代北姓。)
读音:mù lán今任城人有此姓。(见《姓苑》)一作沐简氏。
读音:Línhóu【源】 春秋时晋大夫赵稷食采于临邑,其后有临侯氏,当以国为氏(63)。【人】 临侯望博,见《奇姓通》(20,63)。
读音:Bāchā【综】 彝族姓。四川凉山地区有此姓(208)。
读音:Pújìng【综】 见《中国姓氏汇编》(75,91)。疑系仆散之笔误。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词典》 引 《中国姓氏汇编》收载; 《中国姓氏大全》 引 《中国姓氏集》亦收,未详其源。
读音:Shākā【综】 清镶白旗满洲闲散水成之妻为沙喀氏(260)。
读音:Wūlūlèdài元代蒙古族姓氏。为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续通志·氏族略》收载;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作“兀鲁歹”。
读音:Diàn【源】 见《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相传为甸氏所改(91)。【布】 浙江诸暨(368)、上虞(279)、江苏武进(314)、台湾台南、台北(64,68,261)、广东普宁(355)
读音:páo【源】 系自姒姓。夏禹封伏羲(一作庖羲、即太昊)之裔于庖,其后以国为氏(17,19,21,60)。亦见《姓苑》(15,21)。【人】 庖丁,《庄子》中人物,善解牛(9)。罕见姓氏。《姓氏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