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姓氏起源>胡古口引

胡古口引

读音:hú gǔ kǒu yǐn

【综】 北魏时有此姓,后改为侯氏,见《魏书·官氏志》(27,60)。亦作古口引氏、口引氏(27)。


历史上罕见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其据 《魏书·官氏志》 云: “后魏有此姓,后改为侯氏。”查中华书局标点本 《魏书·官民志》 (注):《广韵》、《姓纂》卷六、《姓解》 “胡古口引”作“古口引”; 《姓纂》卷五、《辨证》、《氏族略》 四及五,作“古引”。沈涛 《随笔·五》 以为 “今本误衍一‘胡’ 字。” 《疏证》 以为古“” “” 音通,“氏既改侯,明旧氏必有 ‘胡’ 字无疑。” 《胡姓考》据本书卷九《肃宗纪》 见“胡引祖”,以为此姓“当为 ‘胡引’ 氏”。《官氏志》作“‘胡古口引氏’,盖涉上若口引氏而衍。” (按: 氏既改侯,旧氏必有 “” 字之说,实不尽然。如出连之改毕、是楼之改高、土难之改山、屋引之改房,在读音上原姓与改姓并无关系。诸姓氏书皆无“”字。《广韵》且注明 “古字”“公户切”,岂可一概视为省文或脱字? 疑 《志》 本作“古口引”,当时又别作 “胡口引”,后人旁注 “”字,掺入正文。“古口引”既亦作“胡口引”,亦可省作 “古引” 或 “胡引”,故姓氏书或作 “古引”,而《肃宗纪》 有 “胡引祖”。)

所论颇精,录以备考。

猜你喜欢

  • 的底

    读音:Dìdǐ现行彝族姓氏。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此姓系峨边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

  • 呼盧古

    读音:Hūlúgǔ【源】 鲜卑族姓(17,62)。历史上罕见之三字姓。《姓氏词典》 引 《姓觿》收载,注云: “鲜卑姓。” 《中国姓氏大全》引 《中国姓氏集》亦收,其注云: “历史上罕见三

  • 读音:Yī【源】 见《千家姓》(418),《中国姓氏汇编》(75)。【望】开封(418)。《姓氏词典》 引 《中国姓氏汇编》 收载,未详其源。

  • 擕蒙

    读音:Xiéméng历史上关西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为羌人姓,不详其所出。或作“㒞蒙”、 “携蒙”。《中国姓氏大全》音xīméng。

  • 读音:Bāng【综】 源出不详。河北乐亭有此姓(334)。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黄骅、香河,甘肃之曲舟,江西之永修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此姓系黄骅等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源,亦未见载於古籍

  • 武城

    读音:wǔ chéng【源】 春秋时楚大夫食邑武城(春秋时申地,后属楚,故城在今河南南阳),因以为氏(7,11,17,60)。【人】 武城黑,楚国武城大夫(7,11,26)。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 读音:Tǎo【源】 契丹人姓(60,62)。【布】 北京通县、江西等地均有此姓。罕见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契丹酋帅姓。”

  • 何毋

    读音:Héwú【源】 战国时齐宣王田辟疆封其弟于毋乡,其后有胡毋氏、胡非氏、何毋氏、威氏、慈毋氏、慈氏(19,21)。

  • 读音:rú【源】 周宣王臣左儒之后,或尹儒之后(60,62)。亦见《韵会》(15,21,24)。【布】四川成都、湖北武汉、北京(91)、山西汾阳(278)、湖南宜章(377)、安徽淮南(362)等地均

  • 細農

    读音:Xì'nóng【源】唐时南蛮蒙舍酋长姓细农氏,见《姓氏寻源》(60,62)。蒙舍,唐时南蛮六诏之一,地处最南端,故亦称南诏,后兼并其余五诏,概称南诏,初居云南蒙化县,后移居大理(62)。历史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