苣
【音】 源出不详。现代罕见姓(73,91)。
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 收载; 《中国姓氏大全》称: “现代罕见姓氏”,未详其源。(按: 苣,或指莴苣,疑即以此蔬菜名为姓。)
【音】 源出不详。现代罕见姓(73,91)。
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 收载; 《中国姓氏大全》称: “现代罕见姓氏”,未详其源。(按: 苣,或指莴苣,疑即以此蔬菜名为姓。)
读音:Hèlán【源】①鲜卑族之居贺兰山者,以山为部,以部为氏(7,60,70)。②西魏时赐镇东将军苏椿、颍州刺史梁台、著作郎裴文举为贺兰氏(27,70)。 【变】后改为贺氏(7,27,70)。 【望
读音:Piào【综】 源出不详。见《中华姓府》(63)。【布】 安徽淮南(362)、河北卢龙(289)、江苏武进(314)、山东新泰(359)、云南东川(380)、河南巩县(301)、甘肃永昌(392
读音:Miàn/Miann Myan【源】 突厥三姓有咽、麫、部,见《唐书》(60,65)。
读音:chéng【源】 系自姬姓。周文王第五子叔武封为郕伯(郕国,故城在今河南范县境),后失其国,子孙以国为氏(7,12,15,62)。【变】战国时郕午仕赵,改为成氏(7,26)。【望】弘农(17,4
读音:Xiè/Shieh, Sye【综】 台湾土著姓。清道光六年,淡水厅下南庄(今苗栗南庄乡)土著赛夏族加拉国翁氏,意译为蟹,遂改为蟹氏(65,385)。
读音:Hù'nuò【综】 北魏时西河胡人姓。魏太祖天兴六年,西河胡帅护诺于内附(7,12,27,62)。一作〔诺护〕(6),误(26)。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姓氏考略》收载。其注据 《北史》 云:
读音:Wǎsè【源】 清满洲八旗姓。凡二派,出虎尔哈乌拉、叶赫等地(23,63,180,26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呼尔哈、乌拉及叶赫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未详其他。
读音:juàn【源】 见(直音)(15,63)。或同雋姓。【布】 山东青州、淄博等地均有此姓。《姓氏词典》 引 《新编千家姓》 收载,其注云:“即隽姓。”
读音:Chúnbùlǔ【综】 清镶红旗蒙古马甲常舒之妻为纯布鲁氏(260)。
读音:Hù【源】 源出不详。现代罕见姓(73,91)。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收载; 《姓氏词典》引《唐书》亦收,未详其源。唐代有祜莫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