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xiāng

【源】 ①襄,春秋时齐大夫食邑,因氏。《左传》齐有襄罢师、襄伊(17)。②系自姬姓。春秋时鲁庄公之子遂,字仲,襄为其谥,子孙以谥为氏。仲居东门,亦称东门氏(11,12,15,17,60)。③古襄国,故城在今湖北襄阳,春秋时入楚,后遂有襄氏,见《国名纪》(17)。一说,楚大夫襄老之后(1,60,62)。又,《淮南子》载,楚恭王时有襄微,在襄老之前,故楚之襄氏不始于襄老(60,62)。【望】 太原(17,418)。【布】 大陆(91)、台湾台北(68,261)等地均有此姓。【人】 襄楷,汉时平原隰阴人,善天文阴阳之术(15)。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江西之上犹,山西之临汾、长治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亦收载。其源不一。①郑樵注云: “姬姓。鲁庄公子公子遂,谥襄,故曰襄仲,子孙以谥为氏。”② 《姓氏考略》据《风俗通》注云: “楚大夫襄老之后。” ③又,其引张澍之论云: “ 《左传》齐有襄伊; 《淮南子》楚恭王时有襄微,俱在襄老、襄仲之前,是襄姓不始于襄仲、襄老也。”未详其始。(按: 襄老为楚庄王臣,死于鲁庄十二年晋楚邲之战,楚恭亦作 “”,王为庄王子,而襄微为共王臣,焉能谓襄微在 “襄老之前”? 张澍误矣。)

东汉有襄楷。

猜你喜欢

  • 艾里耶夫

    读音:Àilǐyēfū现行维吾尔族姓氏。受俄语的影响,姓氏词尾以 “……夫” 标示。其姓名构成一般为“名+姓”。今有铁衣甫江·艾里耶夫。维族诗人。见《中国人的姓名·维吾尔族》。

  • 读音:Sì/Syh,Sz,Shih,Ssu【源】 似本字。为姒姓所改。又,北魏时渴侯氏改为佀(21)。【布】 河北石家庄(91)、北京等地均有此姓。【人】 佀钟,明时郓城人,成化进士,历官御史巡盐两淮

  • 郤州

    读音:xì zhōu【源】 春秋时晋郤豹之孙步扬,生郤州(即郤犨),因氏焉(7,60,62)。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引 《世本》云: “晋郤豹孙步扬生郤州,因氏焉。” 郤州,

  • 觟阳

    读音:huà yáng中山觟阳鸿,字孟孙,以孟氏易教授有名称,永平中为少府。(见《后汉书·洼丹传》)

  • 東門

    读音:Dōngmén【源】 ①春秋时鲁庄公之子公子遂,字襄仲,居鲁东门,号东门襄仲,因以为氏(7,12,17,60)。②春秋时齐公族有东门氏,见《路史》(17)。【望】济阳(17,418)。【布】河南

  • 读音:fáng晋士鲂之后。(见《路史》)汉有鲂山。(见《姓氏急就篇》)

  • 读音:Jǔ【源】 见《集韵》(17,62)。【变】一作楀(7)。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 收载。其注云: “姓也, 与 ‘��’ 同, 与 ‘萭’ 通。” 《集韵》:

  • 窩克金

    读音:Wōkèjīn【综】 清镶红旗满洲马甲三太之妻为窝克金氏(260)。

  • 戈麥

    读音:Gēmài《姓氏词典》引《姓谱》收载,未详其源。

  • 斗强

    读音:dòu qiáng若敖生斗强,因氏焉。(见《世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