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Jiǎ

【源】①系自姬姓。周康王封唐叔虞(武王之子、成王之弟)之少子公明于贾(故城在今山西临汾之贾乡),为周附庸,谓之贾伯,后以为氏(6,7,9,12,17)。②晋灭贾国(参见上条),封与晋公族狐偃之子射姑,谓之贾季,亦称贾佗,其后以邑为氏(11,12,17,60)。③女真人姓。女真部族中之贾氏自金时即世居永清,见《永清县志·贾澎传》(71)。④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23)。又,清满洲八旗姓嘉佳氏后改为贾氏(180)。今满族姓(344)。⑤裕固族贾鲁各氏,汉姓为贾(198)。⑥彝(130)、苗(135)、土家(378)、蒙古(344)等民族均有此姓。 【望】武威(418),洛阳、长乐(17,21,60),临汾(261)。 【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42%,为中国人口最多一百个姓之一。尤以河南、河北、四川、山西等省多此姓,4省贾姓约占全国汉族贾姓人口61%。 【人】贾华,春秋时晋大夫(7,21)。


现行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邑、龙口,广东之新会,云南之泸水、河口、陇川,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壮、彝、满、藏、土家、裕固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 (周同姓国),伯爵,康王封唐叔虞少子公明於此。同州有贾城,即其地。或言河东临汾有贾氏是也。为晋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此当系出姬姓。②郑樵又注: “晋既并贾,遂以为邑,故晋之公族狐偃之子射姑食邑於贾,谓之贾季,其后则以邑为氏。”此亦当系出姬姓。③藏族之贾姓,或分布於甘肃之天祝,由 “贾义” 省改,本部落名,以之为姓。④裕固族之贾姓,由贾勒各氏所改。“贾勒各” 乃裕固族之户族名,或以代姓,后改单姓“”,盖取“贾勒各”之首音谐 “” 而得。

汉代有贾谊,洛阳人; 唐代有贾岛,诗人。

猜你喜欢

  • 瓦爾吉

    读音:Wǎěrjí【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色钦(23,63,180,26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色钦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 收载。

  • 阿里

    读音:ā lǐ【音】 阿里作为彝族姓时,阿音A-。【源】 ①广平阿里氏,源自金时女真人姓(21,24,60)。即阿里班氏(71)。亦见《中国著者号码编法》(63)。清时满洲八旗中仍有此姓。清镶蓝旗满洲

  • 斟灌

    读音:zhēn guàn【源】系自姒姓。夏同姓诸侯,以国为氏,见《风俗通》(1,3,7,60)。寿光县有斟灌亭(故城在今山东寿光东斟灌店),盖其封国(1,17)。 【望】安邑(17,60,418)。历

  • 读音:Guā【源】 见《姓苑》(15,21,62)。极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转引 《姓苑》收载, 未详其源。 《中国姓氏大全》 称: 騧, “亦作蜗”。是蜗, 源同騧, 乃周八士之一季騧之后

  • 读音:Tì【源】《周礼》有薙氏,掌芟草者,后有薙氏,以官为氏(9,63)。《姓氏词典》收载并注此音。其据 《姓解》 注云: “以官名为姓氏。薙氏,官名。《周礼·秋官》属官,掌管杀草。”

  • 倮瓦

    读音:Luǒwǎ普米族姓氏。今云南之宁蒗有分布,出自“熊·扛尼”,本家族名,或以为氏。参见 《中国人的姓名·普米族》。

  • 尼龐古

    读音:Nípánggǔ少数民族姓氏。《中国姓氏大全》、《中国古今姓氏辞典》俱收载。金代,为女真族姓氏,本为部落名,以部为氏。金代有尼庞古·蒲鲁虎,申都路猛安郡人,明昌进士。或作尼厖古、尼忙

  • 麻灣

    读音:Máwān现行藏族姓氏。今四川之道孚有分布。本为地名,以地为姓。此姓系道孚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

  • 陽正

    读音:Yángzhèng【源】 见《中国姓氏汇编》(75)。《姓氏词典》引《中国姓氏汇编》收载,未详其源。

  • 读音:Yān鄢氏的起源主要有两个。一是出自妘姓。相传帝颛顼玄孙陆终,生有六子,第四子名求言,周朝时封求言于鄢,建立鄢国,春秋时,鄢国被郑国灭掉,后世子孙就以原国名鄢命姓,遂成鄢姓。二是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