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
【源】 见《姓苑》(60,62)。系自姬姓。春秋时毛伯迁之后,以名为氏(15,60,62)。【望】 圯桥(17,418)。【布】 河南温县(284)、山东沂水(332)、台湾宜兰、台北(68,261)、北京等地均有此姓。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云南之马关,山西之长治、临汾等地有分布。《姓氏考略》亦收载,初见於《姓苑》。其注云:“毛伯迁之后。以名为氏。”“毛”,姬姓国名,地在今河南宜阳县境,迁氏当系出姬姓。
【源】 见《姓苑》(60,62)。系自姬姓。春秋时毛伯迁之后,以名为氏(15,60,62)。【望】 圯桥(17,418)。【布】 河南温县(284)、山东沂水(332)、台湾宜兰、台北(68,261)、北京等地均有此姓。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云南之马关,山西之长治、临汾等地有分布。《姓氏考略》亦收载,初见於《姓苑》。其注云:“毛伯迁之后。以名为氏。”“毛”,姬姓国名,地在今河南宜阳县境,迁氏当系出姬姓。
读音:Bódìsī【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乌鲁特(23,63,260)。清代蒙古族姓氏。世居乌噜特地方,乃蒙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 收载。
读音:Bìxī/Pihsi【综】 源出不详,见《中日姓氏汇编》(401)。
读音:jūn chē代北复姓有军车氏。(见《元和姓纂》)
读音:Chēng【源】 见《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古与称同(62)。当分自称氏。《姓氏词典》 引 《中国姓氏集》 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měi【源】 见《万姓统谱》(15)。【布】 陕西长安(62)、安徽淮南(362)、湖北武汉(91)、台湾台北(64,68,261)等地均有此姓。【人】 每当时,见《印薮》(15,21)。每可荐
读音:Càn现行罕见姓氏。今辽宁之昌图有分布。此姓系昌图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源,亦未见载於古籍。
读音:Mùshī【综】 彝族姓。属狄俄纽双家支,四川布拖有此姓(375)。
读音:Ālǎlèdài元代蒙古族姓氏,乃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续通志·氏族略》收载。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氏族》译作 “阿儿剌歹”。
读音:Chìmén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初见于 《姓苑》,谓“以居为氏”。《中国姓氏大全》亦注:“历史上的罕见姓,有居于敕门者,以所居地为姓。亦作 ‘刺门’。”敕,或音jí。
读音:Jīmímò《中国古今姓氏辞典》、《姓氏词典》、《姓氏考略》等一并收载。其注据《北史》 云:“倭王妻姓鷄 (鸡) 弥没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