鎬
【源】镐京(故城在今陕西长安西南之沣水东岸),周武王时西都,以地为氏,见《姓苑》(21,62)。【布】浙江上虞(279)、河南商邱县集西镐庄(62)等地均有此姓。
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长治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未详其源。(按: 镐之音gǎo,当以器具为氏。又,或当音hào,古有镐京,乃周代旧都,以地为氏。然此姓不见载於古籍,所出不会很早,故以gǎo为是。)
【源】镐京(故城在今陕西长安西南之沣水东岸),周武王时西都,以地为氏,见《姓苑》(21,62)。【布】浙江上虞(279)、河南商邱县集西镐庄(62)等地均有此姓。
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长治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未详其源。(按: 镐之音gǎo,当以器具为氏。又,或当音hào,古有镐京,乃周代旧都,以地为氏。然此姓不见载於古籍,所出不会很早,故以gǎo为是。)
读音:chāo【综】 源出不详。明时永乐年间举人抄思,归善(故城在今广东惠阳东北5里)人(15,21,60)。湖南湘潭(373),台湾台北(64,68,261)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朔
读音:Miào【综】源出不详。今汉、满、蒙(344)等民族均有此姓。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现行较罕见姓氏。今上海之松江,云南之景谷、通海,山西之临汾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哈尼族有此姓。《新编千家
读音:Chǔjiù【源】 春秋时陈宣公杵臼之后,见《世本》(17,63)。《姓氏词典》据《世本》收载,其注云: “以祖辈名字为姓氏。源于妫姓,春秋时陈宣公杵臼之后。”
读音:Shēlóng《姓氏词典》 引 《奇姓录》 收载。未详其源。据《路史》载,黄帝七辅之一有奢比。一作“奢龙”(一说“屠龙”),其后或以名为氏,遂称奢龙氏。
读音:Zhāng【源】 见《万姓统谱》(15,21,63)。罕见姓氏。《中国姓氏大全》 引 《中国姓氏集》、《姓氏词典》引 《中国姓氏汇编》俱予收载并注此音,未详其源。
读音:Bàn【综】 源出不详。现代罕见姓(73,91)。现行罕见姓氏。今云南之泸水、山西之雁北地区有分布。汉族、傈僳族姓氏。《新编千家姓》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Zhàozhīsītú【综】清镶蓝旗蒙古马甲巴达玺之妻为赵稚思图氏(260)。
读音:Fēng【综】 源出不详。浙江武义有此姓。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运城、介休等地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未详其源。(按:古有沣水,源於秦岭,北入於渭,居者或以水为氏。)
读音:Hónghétǎn元代蒙古族姓氏。乃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续通志·氏族略》收载;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 作“晃兀摊”。
读音:mí【源】 ①舜之后有迷氏,见《路史》(60,63)。 ②其先为汉时烧当羌种,世居河北大允谷,二世滇吾之子迷吾之后有迷氏(17,62,242)。烧当羌为羌人一支,西汉时因部落酋长烧当而得名。【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