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诗词古文>刘埙生平

刘埙生平介绍

刘埙(壎xūn1240-1319)字起潜,号水云村。学者称水村先生。江西南丰人。南丰著名文人隐士刘镗之侄。宋末元初学者、诗人、评论家。>>查看刘埙的诗词古文

生平

  刘埙是元初江西颇有名气的儒生。生于宋理宗嘉熙四年。读书于麻姑山,刻苦肄习。研经究史,网罗百氏,文思如涌泉,宋季与同里谌祐自求各以诗文鸣。年三十七而宋亡,越十八年,入元后年五十五为“盱郡学正”。年七十受朝命为延平路儒学教授。1311年七十二岁为南剑州学官。既满,诸生复留授业者,三年乃归。卒于元仁宗延祐六年,年八十。

  刘埙与陈苑、赵偕等是元代陆学的代表人物和主要传人。“尊陆九渊为正传,而援引朱子以合之。”在他所处的时代,朱学大盛,陆学受排挤。而他却崇尚陆学,并竭力为陆九洲争正统地位。依刘埙来看,陆九渊不仅是儒家道统的正传,而且是道统的“成终者”。他时常把朱、张、吕、陆四人相提并论, 而其中又推重朱、陆,以朱陆并称。尤推崇陆九渊,认为“陆氏之学,将大明于世。”明代产生了王阳明的“心学”,陆学果得以复兴。

  刘埙博览,才力雄放,工诗文,尤长于四六。对中国古代戏剧尤其是南丰傩戏有研究,其《水云村稿》中《词人吴用章传》载“至咸淳,永嘉戏曲出,南丰泼少年化之”的文字,是至今最早记载“戏曲”一词的史料,亦说明南丰戏曲文化之早之盛,是研究南丰戏曲文化的珍贵史料。

  他还是元代文学批评家,其《隐居通义》列举了前代许多著名的诗人,如陶渊明、李白、王维、贾岛等,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出发,对他们的诗歌风格进行评析。通过对历代名家的评析,为人们认识诗歌历史的发展提供了便利。

  著有《隐居通议》31卷、《水云村泯稿》、《水云村稿》15卷、《经说讲义》、《哀鉴》、《英华录》,凡百二十五卷。

  刘埙比陈文龙小8岁,陈文龙于咸淳四年(1268)得中状元,初授镇东军节度判官,后诏授秘书省校书郎兼崇政殿说书,咸淳八年迁为监察御史。咸淳九年,因弹劾宰相贾似道党羽,触怒贾似道,被出知江西抚州。陈文龙在抚州任太守时,已闻刘埙之名,期望他能往来谈论诗文。一日,刘埙因饯送曾通守赴袁州,就顺路去拜谒陈文龙。两人一见如故,推心置腹,话语不休,并相期千载。

  咸淳十年冬,度宗崩,恭帝即位,首授朱文昌祀孙为京西、湖北、四川宣抚使,镇江陵。陈文龙嘱刘埙作贺语,刘埙即提笔写道:“出命九重,宣威六路。天昌宋祚,乾元初御于正朝;地重荆州,涣号首开于大阃。”陈文龙见后大加称赞。没过多久,贾似道又指使台臣李可弹劾罢免陈文龙,于是陈文龙解郡绶南归,从盱江下船。刘埙闻讯,急忙驰马出桥南,为陈文龙饯别,并把写好的《送抚州太守陈太卿归莆阳》一诗赠予文龙。

猜你喜欢

  • 祝陛芸

    字艺芳,号宛舟,道光戊子优贡。乾隆五十四年生,道光二十九年卒,著有《宛舟诗钞》。

  • 张大受

    (1658—1722)江苏嘉定人,居苏州匠门(干将门)溪上,字日容。康熙四十八年进士,授检讨。充四川乡试正考官,旋奉命督学贵州。少时从学朱彝尊,得其赏识。善诗文。有《匠门书屋集》。

  • 元·王翰

    王翰(1333~1378),字用文,号时斋,仕名那木罕,安徽庐州(今合肥市)人,晚年定居福建省永泰县塘前乡官烈村。翰五岁丧母,赖庶母孙夫人抚育,勉以立节建功立业。明洪武十年(1377年),府县上书荐王翰之贤,翰决心不事二主,即治棺木,卧病不肯服药。有司强迫其上路,翰留诗引刃自杀,卒年四十六岁。

  • 吕本中

    吕本中(1084-1145),字居仁,世称东莱先生,寿州人,诗人,词人,道学家.诗属江西派.著有<<春秋集解>>,<<紫微诗话>>,<<东莱先生诗集>>等.词不传,今人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辑有<<紫微词>>,<<全宋词>>据之录词二十七首.吕本中诗数量较大,约一千二百七十首。

  • 玄觉

    (666—714)唐僧。永嘉人,字明道。俗姓戴。住温州龙兴寺。尝谒六祖慧能,问答相契,便欲辞去,慧能留住一宿,谓之一宿觉。卒谥真觉大师。有《永嘉集》。

  • 张仲景

    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名机,字仲景,汉族,东汉南阳郡涅阳县(今河南邓州市)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南阳五圣之一。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

  • 杨嗣复

    杨嗣复(783—848年),字继之或继子(《新唐书》为“继文”),穆宗时的户部尚书杨于陵次子,东汉太尉杨震之后(第五子杨奉一脉)与杨虞卿为族兄弟。八岁能文,主考官权德舆录为进士,二十岁登博学宏词科,受到宰相武元衡赏识,“皆权德舆门生,情义相得,进退取舍,多与之同”。累迁中书舍人。由户部侍郎擢尚书右丞,封爵弘农伯。李德裕辅政,被黜为湖南观察使。会昌元年(841年)三月被贬潮州。唐宣宗大中初,召为吏部尚书。卒谥孝穆。

  • 赵可

    赵可金代文学家。字献之,号玉峰散人。泽州高平(今山西高平)人。生卒年不详。少时赴考,在考场中戏书小词,为金主完颜亮所见,颇加赏识。贞元二年(1154)中进士。官至翰林直学士。著有《玉峰散人集》,今佚。诗入《中州集》,词入《中州乐府》。

  • 周操

    湖州归安人,字元持。高宗绍兴五年进士。知徽州黟县,以忤权要去职。后除国子学录兼武学博士,历监察御史、右正言,擢侍御史,知衢、太平、泉三州,召为太子詹事。为人气岸磊落,奏对多称帝意,治郡廉勤,政绩著闻,为一时名臣。

  • 刘开

    刘开(1784—1824)字明东,又字方来,号孟涂,清代桐城人,散文家。刘开出生数月丧父,母吴氏日耕夜织,尽心抚育。少时牧牛常依塾窗外,傍听塾师讲课,天长日久,习以为常,塾师颇为爱怜,留馆就读。刘开如饥似渴,遍读诗文。十四岁,以文章拜会姚鼐,姚鼐看后高兴地说:“此子他日当以古文名家,望溪、海峰之坠绪赖以复振,吾乡幸也。”遂收为弟子,授以诗文之法。刘开融会贯通,尽得师传,与同乡方东树、上元管同、歙县梅曾亮并称“姚门四大弟子”。道光元年(1821),受聘赴亳州修志,患暴疾而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