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诗词古文>刘埙生平

刘埙生平介绍

刘埙(壎xūn1240-1319)字起潜,号水云村。学者称水村先生。江西南丰人。南丰著名文人隐士刘镗之侄。宋末元初学者、诗人、评论家。>>查看刘埙的诗词古文

生平

  刘埙是元初江西颇有名气的儒生。生于宋理宗嘉熙四年。读书于麻姑山,刻苦肄习。研经究史,网罗百氏,文思如涌泉,宋季与同里谌祐自求各以诗文鸣。年三十七而宋亡,越十八年,入元后年五十五为“盱郡学正”。年七十受朝命为延平路儒学教授。1311年七十二岁为南剑州学官。既满,诸生复留授业者,三年乃归。卒于元仁宗延祐六年,年八十。

  刘埙与陈苑、赵偕等是元代陆学的代表人物和主要传人。“尊陆九渊为正传,而援引朱子以合之。”在他所处的时代,朱学大盛,陆学受排挤。而他却崇尚陆学,并竭力为陆九洲争正统地位。依刘埙来看,陆九渊不仅是儒家道统的正传,而且是道统的“成终者”。他时常把朱、张、吕、陆四人相提并论, 而其中又推重朱、陆,以朱陆并称。尤推崇陆九渊,认为“陆氏之学,将大明于世。”明代产生了王阳明的“心学”,陆学果得以复兴。

  刘埙博览,才力雄放,工诗文,尤长于四六。对中国古代戏剧尤其是南丰傩戏有研究,其《水云村稿》中《词人吴用章传》载“至咸淳,永嘉戏曲出,南丰泼少年化之”的文字,是至今最早记载“戏曲”一词的史料,亦说明南丰戏曲文化之早之盛,是研究南丰戏曲文化的珍贵史料。

  他还是元代文学批评家,其《隐居通义》列举了前代许多著名的诗人,如陶渊明、李白、王维、贾岛等,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出发,对他们的诗歌风格进行评析。通过对历代名家的评析,为人们认识诗歌历史的发展提供了便利。

  著有《隐居通议》31卷、《水云村泯稿》、《水云村稿》15卷、《经说讲义》、《哀鉴》、《英华录》,凡百二十五卷。

  刘埙比陈文龙小8岁,陈文龙于咸淳四年(1268)得中状元,初授镇东军节度判官,后诏授秘书省校书郎兼崇政殿说书,咸淳八年迁为监察御史。咸淳九年,因弹劾宰相贾似道党羽,触怒贾似道,被出知江西抚州。陈文龙在抚州任太守时,已闻刘埙之名,期望他能往来谈论诗文。一日,刘埙因饯送曾通守赴袁州,就顺路去拜谒陈文龙。两人一见如故,推心置腹,话语不休,并相期千载。

  咸淳十年冬,度宗崩,恭帝即位,首授朱文昌祀孙为京西、湖北、四川宣抚使,镇江陵。陈文龙嘱刘埙作贺语,刘埙即提笔写道:“出命九重,宣威六路。天昌宋祚,乾元初御于正朝;地重荆州,涣号首开于大阃。”陈文龙见后大加称赞。没过多久,贾似道又指使台臣李可弹劾罢免陈文龙,于是陈文龙解郡绶南归,从盱江下船。刘埙闻讯,急忙驰马出桥南,为陈文龙饯别,并把写好的《送抚州太守陈太卿归莆阳》一诗赠予文龙。

猜你喜欢

  • 周世忠

    周世忠,字士行,号观复生,无锡人。正言士平只仲兄,吴人丁仲举高其行,娶以女,乃买天宅,居于邑之扬名乡而隐也。

  • 俞国宝

    俞国宝(约1195年前后在世)字不详,号醒庵。江西抚州临川人。南宋著名诗人。江西诗派著名诗人之一。国宝性豪放,嗜诗酒,曾游览全国名山大川,饮酒赋诗,留下不少胜炙人口的锦词佳篇。著有《醒庵遗珠集》10卷。约宋宁宗庆元初前后在世。孝宗淳熙间为太学生。

  • 张鎡

    张鎡,字功甫,原字时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号约斋。居临安,卜居南湖。循王张俊之曾孙。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张鎡出身华贵,能诗擅词,又善画竹石古木。尝学诗于陆游。尤袤、杨万里、辛弃疾、姜夔等皆与之交游。《齐东野语》载“其园池声妓服玩之丽甲天下”,又以其牡丹会闻名于世。

  • 孟昶

    孟昶[chang](919年―965年7月12日),初名孟仁赞,字保元,祖籍邢州龙岗(今河北邢台沙河孟石岗),生于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后蜀高祖孟知祥第三子,五代十国时期后蜀末代皇帝。

  • 孙仲章

    孙仲章[约公元一二七九年前后在世](一作姓李,一作字仲辛)名不详,其籍贯,有二说:一为本贯高陵〔今属陕西省〕安家于德安〔今属江西省〕;二为大都人〔今北京〕。约元世祖至元中前后在世。好文上,善作曲。做杂剧三种,其中《卓文君白头吟》《金章宗端遗留文书》两种失传,仅存《河南府张仃勘头巾》一种传世。《白头吟》喧满呜珂巷。咏诗文胜汉唐,词林老笔轩昂。江湖量,锦绣肠,也有无常。”明.朱权《太和正音谱》评为“如秋风铁笛”。陆登善所作勘头巾,元曲选亦题仲章作。

  • 徐元杰

    徐元杰(1196-1246),字仁伯,号梅野,上饶县八都黄塘人,自幼聪慧,才思敏捷。早从朱熹门人陈文蔚学,后师事真德秀。官至工部侍郎,谥忠愍。有文集二十五卷,景定三年(1262)由其子直谅刊于兴化,已佚。清四车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楳埜集》十二卷。事见本集卷首赵汝腾序、卷末徐直谅跋,《宋史》卷四二四有传。师学朱熹。南宋绍定五年进士,累官至大堂寺少卿,兼给事中国子祭酒,擢中书舍人。著有《梅野集》十二卷,传于世。

  • 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 蒋贻恭

    蒋贻恭,五代后蜀诗人。一作诒恭,又作诏恭,江淮间人。唐末入蜀,因慷慨敢言,无媚世态,数遭流遣。后值蜀高祖孟知祥搜访遗材,起为大井县令。贻恭能诗,诙谐俚俗,多寓讥讽。高祖末年,臣僚多尚权势,侈敖无节,贻恭作诗讽之,高祖赞为“敢言之士也。”《咏安仁宰捣蒜、《咏虾蟆》、《咏王给事》等,讥刺缙绅及轻薄之徒,为彼所恶,痛遭捶楚。《全唐诗》收录其诗十首。

  • 邹德基

    邹德基,字公履,号二樗,又号磨蝎居士。无锡人。迪光子,国子生。少负不羁之才,善诗文书画。工草书,尤工擘窠大字,字间有英绝气。

  • 潘徽

    吴郡人,字伯彦。少聪敏,从名家习《诗》、《礼》、《尚书》及老、庄,通其大义,尤精三史。为陈尚书令江总引为客馆令。入隋,为州博士,撰《韵纂》。秦王杨俊闻其名召为学士,就道,奉命于马上为赋,行一驿而撰成《述恩赋》,俊善之。炀帝时为京兆郡博士。以与杨玄感兄弟友善,为帝所不悦,出为西海郡威定县主簿。意不平,道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