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诗词古文>孙觌生平

孙觌生平介绍

孙觌dí(1081~1169)字仲益,号鸿庆居士,常州晋陵(今江苏武进)人。孝宗乾道五年卒,年八十九(《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孙觌为人依违无操,早年附汪伯彦、黄潜善,诋李纲,后复阿谀万俟卨,谤毁岳飞,《宋史》无传。孙觌善属文,尤长四六。著有《鸿庆居士集》、《内简尺犊》传世。>>查看孙觌的诗词古文

轶事典故

  宋朝孙觌撰写。孙觌字仲益,是晋陵人。宋徽宗末年,蔡攸(蔡京之子)推荐他做侍御史。靖康初,蔡家失势 ,孙觌就带领着御史拼命弹劾蔡攸。金国围攻汴京(开封),李纲被罢免了御营使一职,太学生就向皇帝上书奏请留着李纲(伏阙:拜伏于宫阙下)。此时,孙觌又弹劾李纲,说他借此要挟皇上,还污蔑太学生,说他们还要继续上书。 朝廷就因为他胡说八道,贬他到和州。后来,李纲被 贬职离开京师,朝廷又下召任命孙觌为御史。他任御史之后,只是一味附和怂恿朝廷和金国人和谈,为此,还做上了翰林学士。 开封城破之后,孙觌接受了金国人给予的美女赏赐,就替宋钦宗写给金国人的投降表,言辞极尽献媚。 宋高宗建炎初年,被贬到陕州;紧接又贬到岭外。等到黄潜善、汪伯彦掌权,又拉拢他,让他掌管替皇帝撰写诰书这个要职。后来,孙觌又因为贪污被罢免,任鸿庆宫提举官(提举原意管理,主管专门事务,提举宫观,为安置罢退的大臣而设,光领俸禄不管事。)。也因为这一点 ,他的文集就称之为《鸿庆居士集》。 宋孝宗时候,洪迈主持修编《国史》,就向皇帝建议说,靖康时代的人物就只有孙觌还活着,请求皇帝下诏,让孙觌将所见经历的靖康时候的事件写下来上报。孙觌于是竟对不喜欢的人比如李纲,都大加污蔑,添加不少不实之词。而洪迈竟然相信他,不加辨别,就把他的话都记载在《钦宗实录》之中。后来,朱熹和别人谈及此事, 总是很气愤,说小人千万不能让他来执笔写史。

猜你喜欢

  • 张炽

    生平无考。《全唐诗》存张炽诗1首,据《乐府诗集》卷六八收入。

  • 赵微明

    名或作徵明。唐天水人。玄宗、肃宗朝人。工书能诗,诗格高古,元结录其诗三首入《箧中集》。

  • 尉缭

    名缭。尉缭一生事迹,史籍载之不详,大约活动于魏国由安邑迁都于大梁的历史时期,著名的军事家。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年)入秦游说,被任为国尉,因称尉缭。

  • 实印

    实印,字慧持,印有「秋叶近销为客性,寒花当有向禅心」、「耳际波涛成避世,腹中冰雪自为天」。

  • 蔡凝

    蔡凝,字子居,济阳考城人。陈朝官员,历任宁远将军、尚书吏部侍郎、黄门侍郎、吏部尚书等职位。改任信威晋熙王府长史,郁闷不得志,陈朝亡,入隋朝,半路上病亡,时年四十七岁。

  • 李德裕

    李德裕(787—849),字文饶,唐代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与其父李吉甫均为晚唐名相。唐文宗时,受李宗闵、牛僧儒等牛党势力倾轧,由翰林学士出为浙西观察使。太和七年,入相,复遭奸臣郑注、李训等人排斥,左迁。唐武宗即位后,李德裕再度入相,执政期间外平回鹘、内定昭义、裁汰冗官、协助武宗灭佛,功绩显赫。会昌四年八月,进封太尉、赵国公。唐武宗与李德裕之间的君臣相知成为晚唐之绝唱。后唐宣宗即位,李德裕由于位高权重,五贬为崖州司户。李德裕两度为相,太和年间为相1年8个月,会昌年间为相5年7个月,两次为相7年3个月。

  • 郎士元

    郎士元(生卒年不详,一说727年—780年?),字君胄,唐代诗人,中山(今河北定县)人。天宝十五载(756)登进士第。安史之乱中,避难江南。宝应元年(762)补渭南尉,历任拾遗、补阙、校书等职,官至郢州刺史。郎士元与钱起齐名,世称"钱郎"。他们诗名甚盛,当时有"前有沈宋,后有钱郎"(高仲武《中兴间气集》)之说。

  • 魏源

    魏源(1794~1857年),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之一。名远达,字默深,又字墨生、汉士,号良图,汉族,湖南邵阳隆回人,道光二年举人,二十五年始成进士,官高邮知州,晚年弃官归隐,潜心佛学,法名承贯。魏源认为论学应以“经世致用”为宗旨,提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变法主张,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总结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

  • 许晋孙

    (1288—1332)元建昌人,字伯昭。仁宗延祐二年进士,授南城县丞,改赣州录事,调茶陵州判官,有善政。

  • 郭璞

    (276—324)东晋河东闻喜人,字景纯。博学,好古文奇字,精天文、历算、卜筮,擅长诗赋。西晋末过江,为宣城太守殷祐参军,为王导所重。晋元帝拜著作佐郎,与王隐共撰《晋史》,迁尚书郎。后为王敦记室参军。以卜筮不吉谏阻敦谋反,为敦所杀。后追赠弘农太守。为《尔雅》、《方言》、《山海经》、《穆天子传》作注,传于世。有辑本《郭弘农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