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诗词古文>嵇绍生平

嵇绍生平介绍

(253—304)西晋谯郡铚县人,字延祖。嵇康子。山涛以“父子罪不相及”荐于武帝,征为秘书丞。迁给事黄门侍郎,封弋阳子。赵王伦执政,署为侍中。河间王颙、成都王颖讨长沙王乂,绍率众拒之。乂败,废为庶人。后复位。惠帝永安元年,东海王越挟惠帝攻邺。颖将石超破之于荡阴,获惠帝。绍以身捍帝,中流矢死,血溅帝衣。后左右欲浣衣,帝曰:“此嵇侍中血,勿浣。”谥忠穆。>>查看嵇绍的诗词古文

人物生平

  贤似郤缺

  嵇绍的父亲嵇康,因得罪掌权的司马氏集团,而在嵇绍十岁时遇害,嵇绍奉养母亲孝顺慎重。因为父亲获罪,静居在家中。山涛掌管选举事时,奏请晋武帝说:“《康诰》上说‘父子罪不相及。’嵇绍的贤能可以和郤缺相比,应当加以任命,请让他任秘书郎。”晋武帝对山涛说:“像您所说的,他能胜任秘书丞,何况秘书郎。”于是下诏征召嵇绍入朝为秘书丞。

  多次升迁后为汝阴太守,尚书左仆射裴頠很器重他,常说:“如果让嵇延祖任吏部尚书,可使天下的人才不会再有遗漏。”沛国人戴晞年轻有才气,同嵇绍之侄嵇含交好,当时人们相信他将来必有大用,嵇绍却认为他一定不会成大器。戴晞后来任司州主簿,因为行为不端被驱逐,乡里都说嵇绍有知人之明。

  后转任豫章内史,因母亲去世,未到任。丧服期满后,拜徐州刺史。当时石崇监徐州诸军事,性格尽管骄横暴戾,但嵇绍以道义劝说,石崇对他甚为亲近敬重。后来嵇绍因为长子去世而离职。

  不畏权贵

  元康初年,任给事黄门侍郎。当时侍中贾谧凭借外戚的身份,年纪轻轻就身居高位,潘岳、杜斌等人都依附他。贾谧请求与嵇绍交好,嵇绍拒绝不理。等到贾谧被诛杀,因为嵇绍不亲附恶人,受封弋阳子,又升为散骑常侍,兼任国子博士。

  永康元年(300年),太尉陈准去世,太常奏请加给谥号,嵇绍反驳说:“谥号是用来流传后世、永不磨灭的的,大德之人应当授予大名,微德之人就应授予微名,’文、武‘这些谥号,显扬死者的功德,’灵、厉‘这些谥号,标志着死者的糊涂昏昧。由于近来掌礼治之官怀抱私情,谥法便不依据原则。加给陈准的谥号过誉,应该加谥号为’缪‘。”此事虽然没有听从嵇绍的意见,但是朝臣都甚为惧怕他。

  永康二年(301年),赵王司马伦篡位,以嵇绍为侍中。同年,晋惠帝重新继位,嵇绍仍然任侍中。当时,众人建议追复已遇害的张华的官爵,嵇绍认为张华不能坚持正道,认为不应该追复他的官爵。又上疏希望惠帝及当权者吸取教训。

  正直以谏

  永宁二年(302年),齐王司马冏在辅政后,大肆建造自己的宅第,骄纵日益加深,嵇绍为此劝谏司马冏,司马冏虽然谦逊恭顺的回报嵇绍,但就是不能听从他的意见。

  一次,司马冏与董艾等人中宫中闲聊,畅谈国家大事。嵇绍穿着朝服求见,董艾就对司马冏说:“嵇侍中善丝竹,您可以让他弹琴。”司马冏也正有此意,就命人抬琴进来请嵇绍演奏。嵇绍不愿意,司马冏就说:“今天大家都挺高兴,您又何必如此扫兴呢?”嵇绍庄重是回答:“您匡复社稷,更应讲究礼仪,端正秩序。我今天穿着整整齐的礼服前来见您,您怎能让我做些乐工的事呢?如果,我身着便服,参回私人宴会,那倒不敢推辞了。”司马冏和董艾等人听了此话后,都很惭愧。

  不久,因公事被免职,司马冏以其为左司马。没几天,司马冏被长沙王司马乂诛杀。之前,在双方交兵时,嵇绍前往宫中,有人持弩在东阁守卫,看到嵇绍,要拿箭射他,正好有一位殿中统兵的将领萧隆,看到嵇绍姿貌不凡,怀疑他不是一般人,于是上前夺下箭,嵇绍才得以幸免。于是返回在荥阳的旧宅。

  太安二年(303年),嵇绍被征召为御史中丞,未拜受,又任侍中。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起兵直驱京都,借以讨伐司马乂,惠帝的车驾驻扎城东。司马乂向属众说:“今日西征,希望谁作都督呢?”军中将士都说:“希望嵇侍中尽力在前面引导,我们虽死犹生。”于是以嵇绍为使持节、平西将军。

  永兴元年(304年),司马乂被俘,嵇绍重任侍中。公王以下的官员都到邺城向司马颖谢罪,嵇绍等人均被罢官,免为平民。

  嵇侍中血

  不久朝廷北征,重征嵇绍为侍中,恢复了他的爵位。嵇绍因天子流亡在外,接奉诏书驰往行驾住处。恰逢朝廷的军队在荡阴战败,晋惠帝脸部受伤,中三箭,百官及侍卫人员都纷纷溃逃,只有嵇绍庄重地端正冠带,挺身保卫天子,司马颖的军士把嵇绍按在马车前的直木上。晋惠帝说:“这是忠臣,不要杀他!”军士回答道:“奉皇太弟(司马颖)的命令,只是不伤害陛下一人而已!”于是杀害嵇绍,血溅到惠帝的衣服上,惠帝为他的死哀痛悲叹。等到战事平息,侍从要浣洗御衣,晋惠帝说:“这是嵇侍中的血,不要洗去。”

  死后哀荣

  等到张方逼迫惠帝迁往长安时,河间王司马颙上表请求赠嵇绍司空,进爵为弋阳公。正值惠帝还洛阳,于是此事未行。

  光熙元年(306年),东海王司马越出屯许,路经荥阳,经过嵇绍墓时,哭得非常悲伤,为其刊石立碑,又上表请赠官爵。怀帝于是遣使赠嵇绍侍中、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进爵为弋阳侯,赐一顷墓田,以十户人家守护,以少牢礼仪祭祀。

  永嘉六年(312年),晋元帝司马睿为左丞相,秉承旨意,认为嵇绍死节之事重大,但赠礼没有表彰他的功勋,于是表赠太尉,以太牢礼仪祭祀。

  太兴元年(318年),司马睿即皇帝位,赐嵇绍谥号忠穆,再次以太牢礼祭祀。

轶事典故

  鹤立鸡群

  嵇绍刚到洛阳时,有人告诉王戎说:“昨日在人群中曾见到嵇绍,看他气宇轩昂,恰如野鹤立在鸡群中。”王戎说:“你还未见过他父亲呢。”

  嵇绍不孤

  在嵇康临死之前,把自己的一双儿女托付给了山涛,并且对嵇绍说:“山公尚在,汝不孤矣。”

  骏马何为

  当初,嵇绍将要奔赴前线时,侍中秦准问嵇绍:“如今要前往危难之处,您有好马吗?”嵇绍严肃的说曰:“陛下亲征,以正义来讨伐叛逆,一定不战而胜。如果陛下有难,有为臣之节在,骏马有何用!”听到的人没有不叹息的。

猜你喜欢

  • 王褒(南北朝)

    王褒(约513~576年),字子渊,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南北朝文学家。东晋宰相王导之后(第三子王洽一脉),曾祖王俭、祖王骞、父王规,俱有重名。妻子为梁武帝之弟鄱阳王萧恢之女。梁元帝时任吏部尚书、左仆射。西魏入侵江陵,《周书》本传称“褒本以文雅见知,一旦委以总戎,深自勉励,尽忠勤之节。被围之后,上下猜惧,元帝唯于褒深相委信。”江陵沦陷后入西魏,被扣留不复南返。授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孝闵帝宇文觉即位,封石泉县子,邑三百户。明帝宇文毓笃好文学,王褒与庾信才名最高,二人特被亲待。加开府仪同三司。武帝宇文邕时为太子少保,迁小司空,后出为宜州刺史。建德年间去世,卒年六十四。子王鼒嗣。

  • 张文姬

     张文姬,文学家鲍照之妻,南朝宋代女诗人,仅存诗四首。多咏物诗,颇有寄托。文学家鲍照之妻,南朝宋代女诗人,仅存诗四首。多咏物诗,颇有寄托。她也很有文才,在鲍照消极颓废的时候,张文姬曾经以白鹭为题,写了一首很著名的劝慰勉励丈夫的诗《沙上鹭》。今存诗四首。多咏物诗,颇有寄托。

  • 司马槱

    司马槱字才仲,陕州夏县人,元佑中以苏轼荐,应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入第五等,赐同进士出身。累迁河中府司理参军,终知杭州,卒于任。事迹见张耒《书司马槱事》(《张右史集》卷四七)。《全宋词》录其词二首。

  • 熊太古

    元明间豫章人,字邻初。熊朋来子。文宗至顺二年乡贡进士。官至江西行省员外郎。元末兵起,太古力陈守御计,当事者不能从,遂弃官去。入明不仕,隐储山。工画。有《冀越集记》。

  • 宗密

    (780—841)唐僧。果州西充人,俗姓何。曾第进士。于遂州遇道圆禅师,即从其出家受教。又从拯律师受具足戒。文宗大和九年召问佛法大义,赐紫衣为大德。武宗会昌初坐灭于兴福寺塔院。宣宗追谥定慧禅师。有《华严经行愿品别行疏钞》、《注华严法界观门》、《圆觉经大疏》等。

  • 周繇

    周繇(841年-912年),字为宪,池州(今属安徽)人(唐才子传作江南人,此从唐诗纪事)。晚唐诗人,“咸通十哲”之一。家贫,工吟咏,时号为“诗禅”。与段成式友善。咸通十三年(公元872年)举进士及第。调福昌县尉,迁建德令。后辟襄阳徐商幕府,检校御史中丞。著有诗集《唐才子传》传世。《全唐诗》收有繇诗一卷共22首。

  • 苏舜钦

    苏舜钦(1008—1048)北宋诗人,字子美,开封(今属河南)人,曾祖父由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迁至开封(今属河南)。曾任县令、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革新,为守旧派所恨,御史中丞王拱辰让其属官劾奏苏舜钦,劾其在进奏院祭神时,用卖废纸之钱宴请宾客。罢职闲居苏州。后来复起为湖州长史,但不久就病故了。他与梅尧臣齐名,人称“梅苏”。有《苏学士文集》诗文集有《苏舜钦集》16卷,《四部丛刊》影清康熙刊本。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苏舜钦集》。

  • 林外

    林外(1106-1170年),宋福建晋江马坪村人,为林知八世孙,字岂尘,号肇殷。生于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卒于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年)。林外的科场之路很曲折,屡试不第,直到宋高宗绍兴三十年(1160年),已超过了知天命的年龄,才登进士,他受命为兴化县令,仕途也就此止步。

  • 惟审

    诗僧,与灵一同时,约于玄宗天宝间至代宗初年在世。有关事迹据灵一诗考知。《全唐诗》存诗3首。

  • 陈方

    元京口人,字子贞,号孤蓬倦客。赴省试至吴,元帅王某招致宾席,因寓吴。晚主无锡华氏家塾。工诗。有《孤蓬倦客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