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诗词古文>吕需生平

吕需生平介绍

生于明正德甲戌(1514年),仁和塘栖里人。从小聪慧,日记千言。稍长,倜傥有大志,习举子业,善属诗歌,下笔立就。工书画,贯串诸家,放达不羁,志在四方,慨然有古豪举之气。1530年前后,吕需曾求教于湖州长兴人顾箬溪(应祥)明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后任刑部尚书,(按顾应祥约在1516年后奔母丧离职,在湖州住了十五年。)顾以小友待吕需。>>查看吕需的诗词古文

人物生平

  嘉靖十年(1532)吕需十八岁,时任提学副使的徐阶来浙江督学,试以《谈天雕龙论》,吕需对答如流,徐阶大奇之,擢拔为第一。

  之后吕需入南京国子监读书。而徐阶又正好调任南京国子监司成(相当于校长)。吕需正式成为徐阶的门生。

  由于吕需所作文章简洁朴实,不合科举考试程式。屡试不第。遂纵意词章,博精韬略,致力以经世之业。

  嘉靖二十四年(1545)前后,吕需31岁左右,曾去北京拜见当时的朝廷首辅夏言(桂洲),受到夏桂洲“倒屣以迎”的礼遇。(当时徐阶在吏部任职。)

  夏言(1482~1548),字公瑾,桂洲。江西贵溪人。明世宗嘉靖十五年(1537) 位居内阁首辅。至嘉靖二十一年(1542)六月,严嵩代替夏言进入内阁。嘉靖二十四年(1545)十二月,世宗召还夏言,并且加少师勋号,位在严嵩之上。

  嘉靖二十五年(1546)四月,总督陕西三边军务的曾铣向朝庭上收复河套的建议,内阁首辅夏言给予了全力支持,吕需积极参与了夏言,曾铣议复河套的活动。曾持阁议往来宁夏东西间,屡建奇画,逐虏出河套。旦暮有封狼居胥意。然而,外有咸宁之间谍(注:指咸宁候仇鸾诬告),内有严分宜(嵩)之挤排,遂使大功终堕,国境沦夷。议复河套功亏一篑,曾铣获罪,又牵连夏言。双双招致杀身之祸。

  在这一事件中,吕需机警蹈晦,不及其祸,返归塘栖。

  当时正是倭寇肆虐江南之际。

  嘉靖三十三年(1554)世宗钦命胡宗宪为浙江巡按监察御史。

  嘉靖三十五年(1556)岁丙辰,徐文贞入阁任亚相,梅林胡宗宪总督四镇,击倭海上。驻军于云间,桐乡等地,当时其幕中有语溪(崇德)人吕纳言,知悉吕需与徐文贞交厚,向胡宗宪告知,胡宗宪因以客礼见吕需。并对吕需十分器重。委心天下事焉。

  同年,胡宗宪派吕需去都中拜谒徐文贞。

  吕需归来,向胡宗宪具陈所授方略。

  从此,两人交情愈深。胡宗宪治军桐乡、海盐,每次经过塘栖,必造访吕需家。一切大计,皆与吕需商讨。自大将偏裨以下,指示悉当,卒擒徐明山、汪直二巨寇,四镇始安。

  嘉靖四十一年(1562),吕需已经四十八岁。这一年胡宗宪主持的抗倭斗争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胜利。

  胡宗宪劝吕需入仕,谒选得鸿胪寺丞。但不久就辞官回到塘栖。

  同年(1562年)奸臣严嵩倒台,胡宗宪因南京给事中陆凤仪弹劾为“严党”被逮捕押解进京。

  胡宗宪到京之后,世宗念其抗倭的功劳,改变了主意,降旨道:“宗宪不是严嵩一党,自任职御史后都是朕升用他,已经八九年了。而且当初因捕获王直而封赏他,现在如果加罪,今后谁为我做事呢?让他回籍闲住就好了。”嘉靖皇帝为胡宗宪网开一面,给了他一条生路。嘉靖四十二年(1563)春天,胡宗宪回到了老家绩溪。

  嘉靖四十四年(1565)三月,就在胡宗宪回乡快两年的时候,灭顶之灾从天而降。

  事情的起因还是离不开严嵩父子。曾经协助胡宗宪抗倭的罗龙文犯罪被抄家,在对罗龙文抄家时,发现了胡宗宪被弹劾时写给罗龙文求严世蕃作为内援的信件,信中附有自拟圣旨一道。世宗闻听此事后大怒,对胡宗宪降旨问罪。

  这年十月,胡宗宪再次被押赴至京。在狱中,胡宗宪写下洋洋万言的《辩诬疏》,为自己进行辩解。可是《辩诬疏》递交上去后,却如同石沉大海,迟迟没有结果。

  胡宗宪彻底绝望了,十一月初三日,胡宗宪写下“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的诗句后,自杀身亡,年五十四岁。

  这一年吕需也已五十挂零。

  这以后吕需基本上留在家乡塘栖附近兴学校,举讲会,培养后学。

  隆庆二年(1568年)徐阶致仕(退休)。

  又过三年徐阶家被监察御史海瑞和苏松兵备道蔡国松查办。政敌高拱欲致其死地。当时为保全老师徐阶,吕需曾持徐阶写的书信赴北京面谒时任朝庭首辅的高拱。

  塘栖志载有陈继儒仲醇述吕山人事略曰:

  “。。。。。。吕水山一生轶事颇多,而可传者,莫如为文贞致书一事。保全文贞不为无力,好任侠而不诡于正,是值得徐文贞引为心腹的。”

  吕需少年志向高远,刻苦求学,胸怀经世济国宏图大志。由于时代风云变幻、人生际遇坎坷。让吕需怀奇不售。他应是熟读陆放翁的“诉衷情”的,他也和放翁一样“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吕需弃官回乡后开堂讲学,他与德清许孚远(1535-1604)、栖里卓徵甫、胡元敬等友人诗文倡和。培育后学,乡后辈胡允嘉,卓去病是其最为赏识的后学。

  塘栖一年四季盛产水果,是江南的花果之地。吕需还将外地加工蜜饯的技术带回塘栖,逐渐形成塘栖特色的蜜饯——糖色。清代以后,塘栖人将吕需视为塘栖蜜饯业的祖师爷,康熙年间张之鼐在《栖里景物略》中称:“(塘栖蜜饯)盖皆起于水山吕公,京省驰名。”

  明万历21年(1593)吕需溘然长逝,逝时香风袭人,享年80岁。

猜你喜欢

  • 李夔

    李夔(1047—1121),字斯和,常州无锡人,祖籍福建邵武,北宋官员,抗金名臣李纲之父。神宗元丰三年(1080)进士,通晓军事,抵御西夏来犯有功,后历任大宗正丞、太常少卿、京西南路安抚使等职。

  • 邹斌

    抚州临川人,字俊甫,一字倩父。宁宗嘉定四年进士。制置使赵方尝委经理三关形胜,措置有方。好学敏识,家聚书万卷,学者称南堂先生。有《南堂稿》。

  • 祢衡

    祢衡(173-198年),字正平,平原郡(今山东临邑)人(《山东通志》载祢衡为今乐陵人)。东汉末年名士,文学家。与孔融等人亲善。后因出言不逊触怒曹操,被遣送至荆州刘表处,后又因出言不逊,被送至江夏太守黄祖处,终为黄祖所杀,终年26岁(《三国演义》中为24岁)。

  • 阎宽

    生卒年不详。广平(今河北鸡泽东南)人。玄宗天宝初任醴泉尉,后转太子正字。与李白相遇于坊州,白尝有《酬坊州王司马与阎正字对雪见赠》诗。事迹散见《元和姓纂》卷五、《国秀集》目录。阎宽有诗名于开元、天宝时,芮挺章选诗5首入《国秀集》,李白赞其诗“沉郁富才力”。《全唐诗》存诗5首。

  • 姜一洪

    姜一洪(?——1646年),字开初,号光阳,浙江承宣布政使司绍兴府余姚县人。为礼部郎中姜镜之子,礼部尚书姜逢元之弟。1644年,甲申之变,北京陷落。姜一洪与刘宗周商议举兵抗清,没有结果。南明隆武时期,由黄道周推荐,任吏部侍郎,不久升任户部尚书。1646年秋,奉命赴江西。还在赴任途中,听闻隆武帝因南京城破而出奔,竟徒步追寻隆武帝。到达江西的木榔庵,身疲力竭,恸哭投江而死。

  • 刘澜

    刘澜(公元?年至一二七六年),字声源,号让村,天台人。生年不详卒于宋端宗景炎元年,即公元一二七六年卒。尝为道士,还俗。举唐诗,有所悟。干谒无所成。澜亦能词,绝妙好词中录存三首。

  • 虞骞

    南朝梁会稽人。工五言诗,与何逊齐名。官至王国侍郎。

  • 刘处玄

    刘处玄,为世界道教主流全真道——随山派创派者,字通妙,号长生子,莱州(今山东省莱州市)武官庄人,生于宋绍兴十七年(1147年)七月十二日。侍母至孝,夙愿修道,因母在不敢违,清静固守。金大定九年(1169年),其母去世后,遂拜王重阳为师入道,为全真道北七真之一。

  • 刘秉忠

    刘秉忠(1216-1274年),初名刘侃,字仲晦,号藏春散人,邢州(今河北邢台市)人。因信佛教改名子聪,任官后而名刘秉忠。元朝杰出政治家、文学家。刘秉忠是元初政坛一位很具特色的政治人物,对于元代政治体制、典章制度的奠定发挥了重大作用。同时,又是一位诗文词曲兼擅的文学家。至元十一年,逝世。元世祖赠太傅,封赵国公,谥号文贞。元成宗时,追赠太师,改谥文正。元仁宗时,追封常山王。

  • 张寿卿

    张寿卿,[约公元一二七九年前后在世]名不详,东平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元世祖至元中前后在世,官浙江省掾吏。寿卿工作剧,有诗酒红梨花,(录鬼簿)一种,今尚存。散曲未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