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诗词古文>袁粲生平

袁粲生平介绍

(420—477)南朝宋陈郡阳夏人。字景倩,初名悯孙。袁淑侄。少好学,初为扬州从事。宋孝武帝时,除尚书吏部郎。宋明帝泰豫元年,以尚书令与萧道成、褚渊同受明帝遗命,共辅苍梧王(后废帝)掌朝政。后萧道成杀后废帝,立顺帝。粲谋讨道成,事泄被杀。尝著《妙德先生传》以续嵇康《高士传》。>>查看袁粲的诗词古文

猜你喜欢

  • 魏徵

    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钜鹿郡(一说在今河北省巨鹿县,一说在今河北省馆陶县)人,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徵病死。官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号“文贞”。葬礼从简。同年入凌烟阁。魏徵陵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最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

  • 张藻

    张藻,约活动于清雍正至乾隆(1723--1795)年间。字于湘,江南青浦(今上海市青浦区)人,张之顼女,母为才女顾若宪,幼承母教。尝咏梅云:“出身首荷东皇赐,点额亲添帝女装。”镇洋毕礼室,尚书毕沅之母,能诗词,学术渊纯。著有《培远堂诗集》。

  • 邾仲谊

    邾仲谊,名经,号观梦道士,又号西清居士。明·徐一夔《如丰稿》卷入《送邾仲谊就养序》曾记邾自称“居士世家吴陵”,吴陵又名海陵,属扬州路泰州。故亦有称其为维扬人者。

  • 郑吾民

    郑吾民,永嘉(今浙江温州)人(《东瓯诗存》卷八)。

  • 张舜民

    张舜民生卒年不详,北宋文学家、画家。字芸叟,自号浮休居士,又号矴斋。邠州(今陕西彬县)人。诗人陈师道之姊夫。英宗治平二年(1065)进士,为襄乐令。元丰中,环庆帅高遵裕辟掌机密文字。元祐初做过监察御史。为人刚直敢言。徽宗时升任右谏议大夫,任职七天,言事达60章,不久以龙图阁待制知定州。后又改知同州。曾因元祐党争事,牵连治罪,被贬为楚州团练副使,商州安置。后又出任过集贤殿修撰。

  • 紫衣师

    紫衣师,生平事迹不详。据《仇池笔记》,与王全斌同时,当为宋初人。王全斌约卒于太祖开宝末年(见《宋史》卷二五五本传)。

  • 李颀

    李颀(690-751),汉族,东川(今四川三台)人(有争议),唐代诗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 张昌宗

    张昌宗(?-705年),定州义丰(今河北省安国)人,排行第六。美姿容,人称六郎美如莲花。万岁通天二年(697年),张昌宗经太平公主推荐入宫侍奉武则天,张昌宗向武则天推荐了哥哥张易之,兄弟一起入寝宫侍奉。朝内高官、宗室并称易之、昌宗二人为五郎、六郎。张昌宗官至春官侍郎,封为邺国公。圣历二年(699年),武则天敕张昌宗和李峤、张说等学士编撰《三教珠英》。武周晚年,与其兄张易之把持朝政,败坏朝纲。神龙元年(705年)正月十二日,张柬之、敬晖、桓彦范、崔玄暐、袁恕己、李多祚等大臣趁武则天病重发动神龙政变,迎李显复辟,诛杀张昌宗、张易之。

  • 陈通方

    陈通方(770~?年)闽县(今福州鼓楼区)人,家居省城。少年时,即工文辞。唐贞元十年(794年)进士,时年25岁,是鼓楼地区第一个进士。同榜进士王播,年已56岁,陈通方年少轻浮,戏拊其背说:“王老!王老!奉赠一第。”王播反唇相讥:“陈少!陈少!切莫作恶!”后陈通方丁母忧,未得一官半职,生活困苦。王播已掌管朝廷盐政,陈通方以诗求他荐引,句云:“应念路旁憔悴翼,昔年乔木幸同迁。”王播荐其为江西南陵院官,终郁郁而卒。著有《陈院官诗》一卷,佚。

  • 朱谏

    (1462—1541)浙江乐清人,字君佐。弘治九年进士,官至吉安知府。著有《雁山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