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诗词古文>惟俨生平

惟俨生平介绍

惟俨(737~834),别号药山,唐代高僧,石头希迁禅师法嗣。绛州(在今山西侯马市东北)人,俗姓韩。惟俨是禅宗南宗青原系僧人,曹洞宗始祖之一,他是联系马祖道一神系和石头希迁禅系的重要禅师,在禅宗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唐文宗赐谥弘道大师,塔曰化城。唐伸为其撰碑铭。>>查看惟俨的诗词古文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年)十七岁时南下潮州,依潮阳西山慧照禅师出家。

  二十二岁,从南岳衡岳寺希操(亦作希澡、智澡)律师受具足戒。后参石头希迁,密领玄旨。次参马祖道一,言下契悟,奉侍三年。复归石头(世称石头和尚,著有《参同契》、《草庵歌》),为其法嗣。 

  求法因缘

  关于惟俨的求法经历,唐伸《惟俨大师碑铭》记述,在惟俨去世的八年后,门人带着他的行状到长安求崇敬寺"大德"昭示先师事迹以垂于不朽,于是请唐伸撰写此碑。碑铭记述惟俨曾参谒希迁、马祖、洪禅师三人。

  惟俨博通经论,严持戒律。但他不满足于因循守旧,亦步亦趋。一日自叹曰:“大丈夫当离法自净,焉能屑屑行细事。”惟俨所参为禅宗南宗,惟俨所处时代正是南宗禅法兴盛时期,以湖南衡山的石头和尚希迁和江西的马祖道一禅师构成南宗两大主脉。惟俨既志怀凌云,欲通佛法真谛,以图造就,诚知非从马祖、希迁受法不可。惟俨初诣石头和尚希迁室,数年后,希迁又指引他到马祖道一处受法,惟俨在马大师处侍奉三年,谨言恭行,专心习禅,契悟马师法要,然后回到石头和尚处,为其法嗣。 

  大振宗风

  唐贞元初(785—805年),惟俨于澧州药山(今湖南省津市市棠华乡境内)创慈云寺(俗呼药山寺),在此弘法达三十年之久。惟俨博通经伦,时誉甚高。他致力于振兴禅风,扩充慈云寺,广开法筵,传授禅法,四众云集,南禅在这里弘扬开去,宗风大振。 

  圆寂前后

  唐太和八年(834年)十一月六日示寂,世寿八十四,葬药山。唐文宗谥弘道大师,塔曰化城。一说太和二年示寂,世寿七十。唐伸为其撰碑铭。

主要成就

  开宗始祖

  惟俨属禅宗南宗青原行思一系,经云岩昙晟再传至洞山良价,创曹洞宗,著《宝镜三昧歌》。良价弟子曹山本寂继承师法,大振洞门禅风,著《寒山子诗集》。曹洞宗教以“正、偏、兼”三概念,配君臣之位,分析佛教真如与其派生之世界万有关系。禅风以“回、互、细、密”著称。

  佛学主张

  惟俨继承希迁的禅法,认为修行贵在自然,不必执意读经和修禅观想。

  南宋时传入日本。公元1983~1984年,日本佛教寻根参拜团两次到津市药山寺寻根,参拜惟俨禅师墓。

轶事典故

  不思量底

  一日闲坐,有僧问他:"兀兀地思量什么?"他回答:"思量个不思量底。"问:"不思量底如何思量?"答:"非思量。"惟俨不要求弟子看佛经,但自己常常看经,《惟俨大师碑》说他常看的经有《法华经》、《华严经》、《涅槃经》。有一天他在看佛经,弟子问:"和尚寻常不许人看经,为什么却自看?"他回答:"我只图遮眼。"弟子问是否可以学他也看经?惟俨则说:"若是汝,牛皮也须看透。"(《景德传灯录》卷四)(注9)意思是怕弟子无有休止地读下去而忘记识心见性的本旨。

  佛为何字

  惟俨门下的道吾(圆智)、云岩(昙晟)是亲兄弟。一日,惟俨写一"佛"字问道吾是何字,道吾说:"是佛字。"惟俨则训斥说:"咄,这多口阿师!"(《祖堂集》卷四)示意"佛"字是不能用言语表述的。

  李翱问道

  郎州刺史李翱几次请其讲“道”,惟俨不赴约,李只得前来聆听。相国崔群、常侍温造皆从其“道”。惟俨不赞同持戒,不许门人看经,独具“纯任自然”。

  在中国哲学思想史上,李翱与惟俨的交往被传为佳话。李翱(772-841年),字习之,贞元十四年(798年)进士,官至山南东道节度使,是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的积极参加者。他与惟俨相见是在元和十五年(820年)出任朗州刺使、湖南观察使的时候。朗州与澧州毗邻,治所在今湖南常德市。大概药山连亘这两州,所以《宋高僧传》等史书记载惟俨在"朗州药山"。《宋高僧传》<惟俨传>记载,李翱到药山初访惟俨时,惟俨"执经卷不顾",侍者提醒他"太守在此"。李翱等不及他回应便高声喊道:"见面不似闻名。"于是惟俨直呼李翱名,李翱答应。此后二人相见。从韩愈开始,儒家学者重视探索"道"、"道统"的问题。李翱曾师事韩愈,自然也关心这个问题。他见到惟俨辟头就问:"何谓道耶?"是想探询佛教对"道"的见解。惟俨运用禅宗接引学人惯用的隐喻方法,用手指天,指净瓶说:"云在青天水在瓶。"大意是道不可正面表述,但它真实自然,就像云在青天,水在瓶一样。据载,李翱当即"警悟",如同"暗室已明,疑冰顿泮",立即作偈二首,其一曰:"炼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相问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猜你喜欢

  • 王羡门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开元、天宝间人。开元十三年(725)尝为泸州刺史康玄辩撰墓志。生平事迹散见《国秀集》目录、《宝刻丛编》卷八引《京兆金石录》。芮挺章选诗1首入《国秀集》。《全唐诗》存诗1首。

  • 马贯

    山东单县人。以才学卓越举为监察御史,有直声。官终江西布政司参政。

  • 郑青蘋

    郑青蘋,字花汀。方坤三女,闽县翁振纲室。

  • 殷英童

    北齐人。善画,兼工楷隶。

  • 王伟

    (?—552)南朝梁陈留人。少有才学,通《周易》。初仕魏为行台郎,及侯景叛梁,依附景。凡表、启、书、檄,皆其所制。梁简文帝大宝二年,与彭㑺等害死简文帝。景既得志,规摹篡夺,皆伟创谋。景败伏诛。

  • 薛居正

    薛居正(912年—981年7月12日),字子平。开封浚仪(今河南开封)人[1] 。北宋大臣、史学家。后唐清泰二年(935年)进士。历官后周谏议大夫、刑部郎中、宋初户部侍郎、兵部侍郎、参知政事、门下侍郎、平章事、左仆射、昭文馆大学士、司空。太平兴国六年(981年)因服丹砂而中毒死,享年七十岁。赠太尉、中书令,谥号文惠。咸平二年(999年),配飨太宗庙庭。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其代表作是《旧五代史》。

  • 蔡伸

    蔡伸(1088—1156)字伸道,号友古居士,莆田(今属福建)人,蔡襄孙。政和五年(1115)进士。宣和年间,出知潍州北海县、通判徐州。赵构以康王开大元帅幕府,伸间道谒军门,留置幕府。南渡后,通判真州,除知滁州。秦桧当国,以赵鼎党被罢,主管台州崇道观。绍兴九年(1139),起知徐州,改知德安府。后为浙东安抚司参谋官,提举崇道观。绍兴二十六年卒,年六十九。《宋史翼》有传。伸少有文名,擅书法,得祖襄笔意。工词,与向子諲同官彭城漕属,屡有酬赠。有《友古居士词》一卷。存词175首。

  • 宋休

    生平不详。僧人。《全唐诗逸》收其诗2句,录自日本大江维时编《千载佳句》卷下。

  • 沈际飞

    沈际飞,明代戏曲理论家。字天羽,自署震峰居士,江苏昆山人。生卒年不可考。著有《草堂诗余新集》。

  • 王慎中

    王慎中(1509年10月10日—1559年8月19日[1] ),字道思,早年因读书于清源山中峰遵岩,号遵岩居士,后号南江。因家庭排行第二,又称王仲子,晋江(今属福建)人。明代诗人、散文家,嘉靖八才子之首,为明朝反复古风的代表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