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即新生儿腹痛夜啼,详新生儿腹痛条。
三十六黄之一。《圣济总录》卷六十一:“治猪黄口嚼沫从口角出,九日可治,十日疾势已过,宜急灸两牙关二十七壮,次灸承浆二七壮。”参见黄疸有关条。
【介绍】:宋代医生。所撰《杜壬医准》1卷,系其本人医案,已佚。
即消痞。详该条。
【介绍】:见胡宪丰条。
见清·赵其光《本草求原》。为橹罟子之别名,详该条。
《内经》刺法分类。又称十二节刺。《灵枢·官针》:“凡刺有十二节,以应十二经。”指针刺方法可分为十二节要,以适应治疗十二经的不同病症。计分偶刺、报刺、恢刺、齐刺、扬刺、直针刺、输刺、短刺、浮刺、阴刺、傍
见《陕西中草药》。为祖师麻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陈素庵妇科补解》。即经水或多或少。详该条。
指肺脏受邪之后,输布津液功能失职,致聚液成痰,阻滞于肺的病变。症见痰盛气逆、喘咳等。临床又分痰热阻肺、痰湿阻肺。见各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