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二方。黄芩、陈皮各一钱,麦门冬二钱,贝母一钱五分,赤茯苓、黄连(酒炒)各七分,桑白皮(蜜炙)、甘草各五分,蒲公英三钱。水煎,另用大黄三钱开水泡一时,澄汁一小杯,冲服。治疹出忽
病名。出《目经大成》卷二。即水疳。详该条。
见《中药材品种论述》。为关白附之别名,详该条。
温法之一。治疗脾胃阳虚阴盛的方法。症见食不消化、呕吐清水、大便清稀,舌淡苔白,脉沉细,常用理中丸、附子理中丸。
①指外感初期的轻症发热。②指阴寒盛于内,虚阳浮于外的真寒假热。
病名。长虫即蛔虫。《诸病源候论·三虫候》:“长虫,蚘虫也,长一尺。动则吐清水,出则心痛,贯心则死。”详蛔虫病条。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斑叶兰之别名,详该条。
见《陕西中草药》。为珍珠菜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指患者自视眼前常有黑花如飞蝇状。《圣济总录》卷一百零九:“肾水既虚,肝无以滋养,故见于目者,始则不能瞩远,久则昏暗,时见黑花飞蝇。”为多种内障眼疾常见症状。
气功术语。也称反观内照。即闭双目,内视身体的某一部位。义在意守以引起机体的相应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