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乳哺

乳哺

指喂养小儿的方法。乳,人乳;哺,喂养。婴儿初生一周,消化能力较弱,母乳是婴儿最适宜的天然营养品。《千金要方》:“凡乳儿不欲太饱,饱则呕吐。”婴儿逐渐长成,乳量逐渐增多,使婴儿胃口逐渐适合于食物,但乳哺不可太过。《古今医统》:“忍三分饥,吃七分饱。”一般“小儿四五个月,只与乳吃。”(《寿世保元》)。“半年以后宜煎陈米粥,取粥面时时与之,十月以后渐与稠粥稀饭,以助中气,自然易养少病。”(《小儿药证直诀》)。8~12月为是断乳适当的时期。人乳喂养太久的婴儿,尤其是不增加辅食的,可致食欲异常或消失,导致元气虚弱,易于感染疾病。经期内往往乳汁减少,且可引起婴儿泄泻、吐乳等症。但经期后喂哺的婴儿若能增长如常,不妨继续哺乳。如母亲患重病或怀孕,必须立即停止哺乳。

猜你喜欢

  • 热哮

    证名。见《类证治裁·哮症论治》。指肺热炽盛,痰壅气升所致的哮吼。多在夏月暑火旺盛时发作。症见哮喘痰鸣,烦热燥渴等。治宜清肺泄热,佐以顺气化痰,如桑白皮汤、白虎汤加黄芩、枳壳、栝蒌等药。《鸡鸣录·哮喘》

  • 恐郁

    七情郁证之一。恐为肾之志。恐郁,肾精亏损,治宜温肾养精。《类证治裁·郁症》:“恐郁,阳消精怯,八味丸加减,或鹿角胶酒化服。”参见恐、七情郁证、内郁条。

  • 阳胜则阴病

    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指阳热,阴指阴液。谓阳热偏胜,必消耗阴液,而出现各种伤律、伤阴的病证。

  • 乳食冲肺

    病证名。出《小儿药证直诀》。小儿脾胃脆弱,乳食停滞,脾胃受伤,聚液为痰,痰涎上冲,乳食上逆,咳嗽面赤,痰喘壅甚,宜葶苈丸。

  • 背俞

    经穴别名。《素问·气穴论》:“背俞二穴。”王冰注:“大杼穴也。”

  • 中医舌诊

    书名。北京中医学院诊断教研组编。本书以中医理论为主,结合临床实际,用通俗浅显的文字和表格,将前人有关舌诊的资料加以归纳整理而成。书分四章。第一章概说;第二章舌的诊断;第三章苔的诊断;第四章舌和苔的诊断

  • 循经性感觉病

    即感觉性循经病理反应。详该条。

  • 万氏牛黄丸

    即牛黄清心丸第二方,见牛黄清心丸条。

  • 复合手法

    将几种推拿基本手法综合在一起,在特定的穴位或部位上同时进行复合性的操作。如总收法、宽喉法等。

  • 蜴蛇

    出《岭表录异》。为脆蛇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