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五态

猜你喜欢

  • 阴人

    出《灵枢·通天》。指五态之人中偏于阴盛者。太阴之人及少阴之人均属于此。参见五态条。

  • 大肠热

    多由过食辛燥之品,外感热邪或肺移热于大肠所致,症见口燥唇焦,腹满痛,大便硬结或便溏腐臭,肛门肿痛,便血或痔疮出血,小便短赤,舌苔黄干,脉数有力。治宜清肠凉血。

  • 脐痈

    病名。见《疮疡经验全书》卷三。又名脐痈毒。生于脐中之痈肿,系由心脾湿热火毒流入小肠经,或脐部搔抓染毒而成。症见脐部肿突,皮色或红或白,红则清解,以外痈治之;若色白宜隔蒜灸之;初起服仙方活命饮加升麻;便

  • 经水后期

    见《陈素庵妇科补解》。即经行后期。详该条。

  • 伏案位

    针灸体位。详坐位条。

  • 蓝纹舌

    舌见蓝色紊乱条纹,为胃气衰微,肝气相乘,或有寒积结滞中焦之象,宜舒肝扶脾,或温中散寒(见《伤寒舌鉴》)。

  • 虚痨

    病名。见《医宗必读》卷六。即虚劳。详该条。

  • 循际

    经外奇穴别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即长谷。见该条。

  • 囊脱

    病名。出《外科证治全生集》卷一。即脱囊,见该条。

  • 红蓝花

    出《金匮要略》。为红花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