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都是以保养精气为目的。《灵枢·五乱》:“补泻无形,谓之同精。”
见《广东中草药》。为龙利叶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宣明论方》卷十。又称鹜溏、鸭溏、鹜泻。《医宗必读·泄泻》:“鹜泄,中寒糟粕不化,色如鸭粪,澄沏清冷,小便青白,附子理中汤。”参见寒泄条。
病名。小儿腠理不密,容易感冒,表邪侵入,首先犯肺,因而在冬、春气候多变的季节,最易引起咳嗽。另小儿如消化不良,以致脾为湿困,容易生痰,痰湿内蕴,则肺气失宣,亦致咳嗽。至于体质素弱,久咳伤津,导致虚火上
【介绍】:宋代人。著有《混俗颐生录》二卷,已佚。
病证名。见《叶氏女科证治》。指妇女于月经期间呕吐蛔虫。王伯龙《养儿宝》:“经来寒热,四肢厥冷,大汗不止,呕吐蛔虫。宜用乌梅丸、当归四逆汤。”
治疗胃热呃逆的方法。临床用于因胃热而引起呃逆的证候。常用《温病条辨》新制橘皮竹茹汤。
①见《天宝本草》。为青酒缸之别名。②见《贵州民间药物》。为球兰之别名。各详该条。
旁行的经气。《灵枢·邪气藏府病形》:“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
病证名。见《医略六书·杂病证治》。又称酒积泄、酒积五更泄泻。详各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