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产后泄泻

产后泄泻

病证名。又名产泄。《丹溪心法》:“产后泄泻,此余血渗入大肠为泄,洞泄不禁,下青白黑色,用荆芥大者四、五穗,于盏内烧灰,不得犯油火,入麝香研汤调下。此药虽微,能治大病,方名的奇散。”《张氏医通》卷十一:“产后泄泻。其因有五。一者因胎前泄利未止,产后尤甚;一者因临产过伤饮食,产后滑脱;一者因新产骤食肥腥,不能克运;一者因新产烦渴恣饮,水谷混乱;一者因新产失护,脐腹脏腑受冷。其致泻之由虽异,一皆中气虚寒传化失职之患,并宜理中汤为主。食加枳实山楂;水加桂心茯苓;虚加桂附倍参;寒加桂附倍姜;久泻肾虚加桂心、熟附;瘀结不行加炮楂、归身。若见完谷不化,色白如糜,此脾胃大虚,元气虚脱之候,十有九死。惟猛进温补之剂,庶可挽回。即有烦躁发热面赤,脉来数大,皆虚火上炎之故,当并进桂、附、人参、甘、姜、苓、术之类,伏龙肝煮汤代水煎服,仍得收功。若小便混浊如泔,或大便中有白沫,如肠垢者,乃元气下陷之故,并宜补中益气加桂苓、炮姜升举之。或臭水不止加蕲艾香附吴茱萸。”

猜你喜欢

  • 胎动下血

    病证名。见王伯龙《养儿宝》。指孕妇有腹痛,胎动感,兼见阴道出血。初起症状较轻,后逐渐加重,如流血量多,可致流产。参见胎动不安、胎漏、先兆流产等条。

  • 蜜香

    见《南方草木状》。为沉香之别名,详该条。

  • 误下

    指不应泻下的病证误用泻下的方法。《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下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

  •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治则。出《素问·至真要大论》王冰注语。后人简称为益火消阴或扶阳退阴。是治求其属的治法,即用扶阳益火之法,以消退阴盛。肾主命门,为先天真火所藏,肾阳虚(命门火衰)则出现阳微阴盛的寒证。症见腰脊痠痛、脚软

  • 空心菜

    见《广西野生资源植物》。为蕹菜之别名,详该条。

  • 温气

    即阳气。《素问·调经论》:“厥气上逆,寒气积于胸中而不写,不写则温气去。”详阳气条。

  • 九信菜

    见《生草药性备要》。为了哥王之别名,详该条。

  • 踝骨脱

    病名。见《陈氏秘传》。即踝关节脱臼。详脚盘出臼条。

  • 疠风身起疙瘩

    证名。为疠风兼证。出《疠疡机要》上卷。若上体患者宜服醉仙散;下体患者宜服再造散;上下体具有者,宜用必胜散;遍体疙瘩或隐疹瘙痒者,宜服羌活当归散;疙瘩搔破,脓水淋漓,兼有寒热往来,服用八珍散加丹皮、柴胡

  • 肾虚滑胎

    病证名。滑胎证型之一。指由于肾虚,胎失所系所引起。常见于过去曾有滑胎病史者,症见孕后腰痠痛,小腹下坠,或阴道流血,头晕耳鸣,两膝痠软等。宜补肾安胎。用寿胎丸(菟丝子、桑寄生、续断、阿胶)。若流血较多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