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穴别名。出《外台秘要》。即攒竹,见该条。
见《吉林医药参考资料》(1):32,1971。为刺玫果根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明·赵献可《邯郸遗稿》。亦名胎前暑泻。多因孕后内伤生冷之湿,外受暑热之邪,湿热损及肠胃,症见泄泻如水,烦渴尿赤,自汗面垢等。由于耗伤津液,则易伤胎。治宜清暑去湿,并需注意安胎。方用藿香正气散
【介绍】:参见张杲条。
①指先天。《灵枢·五音五味》:“此天之所不足也。”②天宦的简称(见明·万全《广嗣纪要·择配篇》)。即指男子生殖器短小若无,不能生育。参见五不男条。
病证名。见《金匮翼·呕吐统论》。又名冷涎泛、冷痫。因痰饮伏于中脘所致。症见胸闷恶心,泛吐痰涎,遇冷即发。治宜温化痰饮。用吴茱萸汤、旋复花汤、新法半夏汤、挝脾汤等方。参见痰饮呕吐条。
出《饮膳正要》。偏指食物之害,包括食物不洁、有毒、腐败变质等,都在禁食之列。
【介绍】:宋代医生。撰《食禁经》3卷,佚。
病证名。见《平治会萃》卷三。即酒齇鼻。详该条。
见《妇人良方大全》卷十七。即胞衣。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