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757~835【介绍】:唐代医生。字虚舟。陇西(今甘肃陇西、武山一带)人,通方书,自调药剂,为父疗治痼疾。
见广州军区空军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为丁公藤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东汉时期医生。曾著《太医金箴》、《四民月令》等书,均佚。
骨名。《灵枢·师传》:“缺盆为之道,骷骨有余以候。”马元台、张志聪及后人多以骷作,即骨。参见该条。
病名。出《疡科心得集》卷中。即托疽。见该条。
见《江苏药材志》。为茺蔚子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广州中医学院主编《中医眼科学讲义》。即小儿疳眼。详该条。
病名。小儿暑病之一。出《幼科要略》。为感受暑邪而致的突然昏迷。多因小儿平素体质较差,元气虚弱,感受暑热之邪,热迫营血,逆传心包;或由于暑邪挟湿,湿浊生痰,痰浊上冲,蒙蔽心窍,以致出现突然昏迷,不省人事
出《灵枢·海论》。见血海条。
经外奇穴名。出《幼幼新书》。位于足底,当涌泉穴后1寸处。主治崩漏,头痛,眩晕,足底痛等。直刺0.3~0.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