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中阳不振。详该条。
泛指胃、大肠、小肠等胃肠而言。《灵枢·本输》:“大肠、小肠皆属于胃,是足阳明也。”《伤寒论·阳明病篇》:“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为膀胱通出体表的管道。
脉诊上用以推断疾病预后依据之一。《素问·平人气象论》指出平人之常气禀于胃,五脏四时之脉,皆以胃气为本,“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有胃气的脉,在平脉指不浮不沉,不急不徐,从容和缓,节律一致。在病脉
【介绍】:见吴恕条。
病名。指内外障之有头痛但无定处者。见《证治准绳·杂病》。“头风痛无常位,一饭之顷,游易数遍。若痛缓而珠赤,必变外障,痛甚而肿胀紧急者,(目)必有瘀滞之患。久而失治,不赤痛而昏眇者,内证(内障)成矣。”
书名。10卷。清·年希尧撰于1735年。本书系将《本草纲目》中的附方分类编辑而成。分为诸风、痉风、项强、癫癎、卒厥等113类,每类均分列病症及其所用的方药。
病证名。出《普济方》卷三百八十二。为牙龈红肿,化脓焮痛,绵绵不断,久而不愈,或时发时愈的证候。治宜清热解毒。先服银翘马勃散(《温病条辨》:银花、连翘、马勃、牛子、射干),继服甘露饮。外用锡类散涂患处。
绝,同极。一谓厥阴位于最里,厥阴经脉之行,其根起于足大趾端之大敦穴,由于两阴相合而无阳,故名。《素问·阴阳离合论》:“少阴之前,名曰厥阴,厥阴根起于大敦,阴之绝阳,名曰阴之绝阴。”二谓厥阴为三阴之尽。
运气著作,9卷。清·陆懋修(九芝)撰于1866年。作者鉴于《内经》自《天元纪大论》以下七篇皆言五运六气、天时民病同异生化之原、反正逆从之理,凡在天人气交之病非此不能知。遂就《内经》之言运气者,首列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