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绪论
见伤寒缵论、伤寒绪论条。
见伤寒缵论、伤寒绪论条。
见《本草纲目拾遗》。为杠板归之别名,详该条。
出《本草经疏》。指治疗诸气病证的三大治法。即补气、降气调气、破气。
食疗著作。见《费氏食养》条。
【介绍】:唐代藏医学家。曾与汉族高僧、医家马哈也那(一译摩诃衍)合作将大批中医书籍翻译成藏文。据载,现存最早的藏医文献《月王药诊》就是其中之一,为汉藏医学交流作出贡献。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老鸦糊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竹林寺女科秘方》。亦名经水乍多乍少。多因肝郁脾虚,久而阴虚生热,冲任失调所致。症见经来血量或多、或少不定,兼见面色萎黄,头目眩晕,饮食不思,五心烦热等。治宜先用清凉散(黄芩、知母、当归、丹皮
苔白而厚,干燥有裂纹的舌象。为里热津伤,如腑结未实者,宜增液缓下(见《伤寒舌鉴》)。
相当于古代行政官级。运气学说中喻岁会的职级在天符与太乙天符之下。《素问·六微旨大论》:“天符为执法,岁位为行令,太乙天符为贵人。”张景岳注:“执法者位于上,犹执政也;行令者位乎下,犹诸司也;贵人者,统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细辛大黄丸,见该条。
即失笑散第一方,见失笑散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