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伤寒论浅注

伤寒论浅注

书名。6卷。清·陈念祖撰。刊于1803年。本书按王叔和编次的《伤寒论》原文,但删去了他认为是王氏所增补的平脉辨脉篇、伤寒序例、诸可与诸不可等篇。作者于《伤寒论》注本中推崇张隐庵张令韶二家,并按其体例以分章节。编法的特点是于原文中衬以小注,注文以二张学说为主,兼采诸家精义以求阐明经旨。

猜你喜欢

  • 生熟三黄汤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六十九方。生地黄、熟地黄各一钱五分,黄连、黄柏、黄芩、人参、苍术(米泔水浸炒)、白术(土炒)、厚朴(姜炙)、当归身、陈皮各一钱,地榆、防风、泽泻、生甘草各六分,乌梅二个。水

  • 并合

    综合分析之意。《素问·方盛衰论》:“持雌失雄、弃阴附阳,不知并合,诊故不明,……。”

  • 蔬食谱

    食疗著作。1卷。明·汪士贤《山居杂志》载此书,题为清漳陈达叟撰。不著时代。所载食品二十种,各系以“赞”,皆粗草具。故曰蔬食。

  • 狂犬啮人

    病名。出《五十二病方》。又名疯犬咬伤、猘犬伤、狂犬伤。公元前六世纪,我国已有“国人逐瘈狗”的记载。《淮南子》有“猘犬不投河”的描述。葛洪认为“犬忽避人藏身的现象,即是将疯的先兆,并主张用狂犬脑外敷咬伤

  • 医级宝鉴

    见医级条。

  • 白喉次将

    见《白喉忌表抉微》。指治疗白喉中比较次要的药物,称为“次将”。云:“白喉初起,辨别不明及症之轻者,与凡风邪之症,皆以此等药、中层消药及下层导药四种。”详药将条及各该条。

  • 传症痨咳

    病名。指痨瘵病的咳嗽。传作传染解。《医学入门》卷五:“传症痨咳,即干咳、劳咳久者。”参见干咳、劳咳、痨瘵咳嗽条。

  • 痿阳不振

    病证名。见《石室秘录》卷二。即阳痿。详该条。

  • 寒证

    八纲之一。指外感或内伤所致的寒性证候。《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胜则寒。”《医学心悟》:“假如口不渴或假渴而不能消水,喜饮热汤,手足厥冷,溺清长,便溏,脉迟,此寒也。”《素问·至真要大论》:“寒者热

  • 冻死

    指受冷极深冻僵而死。《诸病源候论·冻死候》:“人有在于途路,逢凄风苦雨,繁霜大雪,衣服沾濡,冷气入藏,致令阴气闭于内,阳气绝于外,荣卫枯涩,不复流通,故致噤绝而死。若早得救疗,血温气通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