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功方法之一。见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学校《少林内功》。两手屈肘仰掌置于两腰处,徐徐向上举,掌心朝上,指尖相对,再缓缓向两侧分开,同时上身向前俯,两掌渐渐合拢、相迭,掌背尽量靠地,然后上身起立,两掌如抱
即枕骨。详后山骨条。
有浮络显露部位的腧穴。《素问·诊要经终论》:“夏刺络俞,见血而止。”
病证名。见《丹溪心法·头眩》。又称湿晕。因感受湿邪所致。症见头重眩晕,鼻塞声重,呕吐痰涎,身体沉重等。治宜散湿化湿为主。可用除湿汤、渗湿汤、芎术除眩汤等方。伤湿头运又有寒湿与湿热之分。详寒湿眩晕、湿热
①见《中药志》。即川木通。②见《中药鉴别手册》。即淮通。各详该条。
出《名医别录》。即柳絮,详该条。
出《新修本草》。为青葙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指小儿睡时惯常头部出汗,无其他症状者。详头汗条。
即消痞。详该条。
见王氏医案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