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中国药学大辞典》。即栀子。详该条。
证名。指腹部皮肤麻木不仁。见《医学入门》卷八。《杂病源流犀烛·腹少腹源流》:“夏月洗浴后,往往露腹当风,其腠理开,邪因入皮毛,适与卫气相值,因搏击而为麻顽不仁。”可用葱白煮食治疗。
病证名。见《太平圣惠方》卷八十,即产后恶血入心。详该条。
见《救荒本草》。为枳椇子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见《太平圣惠方》卷二十。泛指肢体或局部肌肤麻木,不知痛痒。《医学正传·麻木》:“夫所谓不仁者,或周身或四肢唧唧然麻木不知痛痒,如绳扎缚初解之状,古方名为麻痹者是也。”
清解气分热邪的方法。通常分辛凉清气及苦寒清气,各详该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栝楼之别名,详该条。
见《证治准绳·幼科》集四。即十奇散,见该条。
参见外科启玄条。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六方。茵陈四两(捣,取汁一合),天花粉一斤(捣,取汁六合)。调匀冲服。治女劳疸,额黑,足热,膀胱急,小便利,身黄,日晡发热,恶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