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马棘之别名,详该条。
出《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并治》。指口中涎多或呕出涎沫的症状,多属饮邪。治宜温化,可用半夏干姜散、小青龙汤、五苓散、吴茱萸汤等方。因脾虚不能约束津液者,宜六君子汤加减;挟寒而脉迟细者,加肉桂、干姜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脑户,见该条。
【介绍】:宋代医生。四川成都人,他所居住的庭院,尽皆种植草药,善于应用草药治病。
见痘疹全书条。
见《青海药材》。为肉苁蓉之药材名,详该条。
见《灵枢·根结》、《素问·阴阳离合论》等篇。古时用此来解释经络学说中三阴三阳气机变化的特点。(按“关”原文作“开”,应据《黄帝内经太素》卷十《经脉根结》及《素问·阴阳离合论》新校正引《九墟》文改为“关
出《素问遗篇·刺法论》。即元气。详该条。
见《随息居饮食谱》。为荷梗之别名,详该条。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即枸杞叶,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