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为痰浊上壅,气为痰阻,呼吸有声,声如拽锯。参见喉吤条。或结合全身情况辨证施治之。
盒式藏针用具。多用金属制成,内部分成若干小格,安放不同长度的针具,便于临床消毒和应用。
《张氏医通》卷十三方。沉香、木香各半两,半夏曲(姜汁、竹沥汁制)四两,黄连(姜汁炒)、甘草各一两,人参、白术、茯苓各三两。为细末,甘草煎汤泛丸,梧桐子大,每服二钱,空腹淡姜汤送下。治脾虚热痰堵塞,膈气
耳骨之一。解剖学同名骨。左右耳各一,在鼓室内腔上部,其形似砧,故名。
见苏州医学院等《中草药手册》。为杜仲之别名,详该条。
见《南京地区常用中草药》。为飞廉之别名,详该条。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肺形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陆清洁《医药顾问大全·妇人科》。即儿枕痛。详该条。
子午流注开穴方法之一。又称纳子法。此法以地支为主按“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迎而夺之”,“随而济之”的原则择取穴位。十二经配十二地支,《针灸大全》有《十二经配地支歌》:“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
《疡医大全》卷三十五方。油核桃、猪板油各三钱,白薇二钱,轻粉、防风、苏叶各一钱。捣丸,弹子大,擦患处。治疥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