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指心烦意乱。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参见烦、烦躁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苏木之别名,详该条。
见《傅青主女科》卷下。即通乳丹,见该条。
书名。3卷。清·陈耕道撰。刊于1801年。卷上辨论章,系疫痧(即猩红热)的总论部分;卷中见象章,为疫痧证治;卷下汤药章,列所用方药,并订立了疏达、清散、清化、下夺和救液五法,作为治疗本病的法则。附汤药
【介绍】:见李譔条。
借用五行学说中阐述火焰上炎的现象以比喻火邪致病时其病变有向上趋向的特点。《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逆冲上,皆属于火。”如火热伤肺则见喘咳、咯血、鼻衄等症;火迫心神,则见头痛、呕吐、昏迷、谵妄等症;阴虚
即着噤。见《幼幼新书》卷五。详着噤条。
《奇效良方》卷十三方。木香、黄连、木通、黄柏、枳壳(麸炒)、陈皮各四钱半,大黄三钱。为粗末,分作二帖,水煎,食前服。治下痢脓血,里急后重。
【介绍】:见董炳条。
推拿穴位名。即天河。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