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兼方

猜你喜欢

  • 细辛膏

    ①《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九方。细辛、黄芩、防风、大黄(微炒)各一分,川椒(去目)、蜡各半两。为细末,用清麻油三合煎至紫色,滤过下蜡,为膏,每服用大豆大,点于耳中,日三次。治小儿风热入脑,或因水入而致的耳

  • 先天之本

    先天指人体未出生之前的孕育状态。肾精在胚胎的种植、发育以及出生后身体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人体的生殖机能强弱也与肾精盈亏关系密切。故《医宗必读》云:“先天之本在肾。”

  • 毛老虎

    见《生草药性备要》。为羊耳菊之别名,详该条。

  • 足心痛

    证名。《张氏医通》卷五:“足心痛。足心及踝骨热疼者,为肾虚湿著,命门火不归经,肾著汤,下八味丸。肥人多湿痰流注,足心作痛,但久坐卧,起则痛甚,行动则缓,宜肾著汤合二妙散。”参见脚心痛条。

  • 麻后牙疳

    病证名。麻疹后期,牙龈腐烂,以营养状态较差的婴儿为最多见。元·滑伯仁《麻证新书》:“此乃胃中伏毒,上窜阳明部分,宜用犀角地黄汤加火麻仁、滑石,以泄大肠之火,使下移毒势,上清胃火。”外用锡类散或硼砂、冰

  • 回回药方

    书名。36卷。撰者、译者均不详。约为十四世纪著作。本书原系将阿拉伯文医学著作译成汉文者,现存明抄本,仅有目录下、卷12、30及34四卷。残本包括内科、外科、骨科的疾病及药物处方、灸法等内容。书中所用病

  • 韦慈藏

    【生卒】:644~741?【介绍】:唐代医生。名讯。京兆(今陕西境内)人。善医术。武则天执政时(648年),曾为侍御医,龙景中(707~709年)任主管宫庭饮食的官员——光禄卿。晚年辞官归里,为人治病

  • 赵约

    【介绍】:南北朝时期北魏医生。清河(今河北省境内)人。崔彧弟子。

  • 内疔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二。内疔者,先发寒热,体痛、头痛,数日后,胸腹、背胁、头面手足间有一处甚痛而肿起,即内疔所发之处。急用霹雳火汗之,并内服败毒散;若毒势不尽,憎寒壮势不减,宜服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

  • 夜热

    证名。指夜间发热,或热至夜间升高。多因热入血室,或阴血不足,或血瘀所致。《证治准绳》卷一:“昼则安静,夜则发热、烦躁,是阳气下陷入阴中也,名曰热入血室,……夜热则行阴二十五度,四顺饮子。”《兰室秘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