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明·赵贞观《绛血丹书》。即产后阴下脱。详该条及子宫脱垂条。
明代医学分科的一种。明太医院内共设十三科,伤寒为其中之一,是专门治疗外感疾患的,类似于现代内科中设置的某些专科。参见十三科条。
骨名。又名玉梁骨。详该条。
即掌中。详该条。
病证名。①指以小便浑浊色白为主要症状的疾患。《诸病源候论·虚劳小便白浊候》:“胞冷肾损,故小便白而浊也。”亦称便浊、溺浊、尿浊。详便浊条。②指溺孔常流白色浊物而小便自清的疾患。《证治准绳·赤白浊》:“
①病名。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等篇。古代用以泛指多种外科疾患。后世将外科分为疮疡与杂证两大类。疮疡是指体表上的肿疡、溃疡、痈、疽、疔疮、疖肿、流注、流痰、瘰疬及皮肤病等的总称。多由毒邪内侵,邪热灼血
见《福建民间草药》。即油桐子,详该条。
红舌中见有裂纹如人字形。为心火燔灼,热毒上炎之象,宜凉膈散清上泄下(见《伤寒金镜录》)。
【生卒】:十六世纪【介绍】:明代医家。字君敬。休宁(今安徽休宁)人。父程公礼为当地名医。万历十二年(1584年)其父殁,他因哀痛哭泣,后项下发大瘿;自是变服为道士,专心钻研其父所遗之医业,后精于儿科。
病名。见《疡科选粹》卷七。即疣。详疣、千日疮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