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又作辏。聚合、会合;就、趋,侵犯之意。《灵枢·百病始生》:“肠胃之间,水湊渗注灌,濯濯有音。”《素问·评热病论》:“邪之所湊,其气必虚。”②通腠。湊理,即腠理。《文心雕龙·养气篇》:“湊理无滞。”详
骨名。见《伤科汇纂》。即下横骨。详该条。
见《景岳全书·妇人规》。即肾虚经行先后无定期。详该条。
病名。生于皮肤的一种瘙痒性疾患。《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其形无匡郭,纵斜无定是也。”多因风、湿、热三邪侵犯肌肤,蕴郁日久所致。皮损边缘不整,无一定形态,纵横排列不定,瘙痒明显。治宜消风清热利湿,内服
见《小儿药证直诀》。即红大戟,详该条。
出《灵枢·经水》。即手阳明大肠经,见该条。
出《日华子诸家本草》。为莱菔子之别名,详该条。
出《子母秘录》。为楮叶之别名,详该条。
见《东北药用植物志》。为铃兰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杂病》。指黑睛生翳之自下向上发展,势如涌波者。参见花翳白陷及凝脂翳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