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的八廓名称之一。用八卦配自然界之物质现象命名者。见《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二。即山廓。详该条。
即补阴。详该条。
病证名。见《审视瑶函》。即视瞻昏眇证。详该条。
指脾经邪热炽盛的病证。《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病苦足寒胫热,腹胀满,烦扰不得卧,名曰脾实热也。”《太平圣惠方》卷五:“夫脾实则生热,热则阳气盛,阳气盛则心胸烦闷,唇口干焦,身热颊疼,体重不能转侧,语
【介绍】:明代针灸医家。字善同,号宏纲。履贯不详。精于针灸,著《广爱书》十卷,后来由弟子刘瑾重新校正,又增进了刘瑾的针灸治疗经验,编成《神应经》一书。
宋代医官职称。官阶从六品。参见翰林医官院条。
《景岳全书·妇人规古方》卷六十一引《广济方》方。天花粉四两、肉桂、牛膝、豆豉各三两。为末,水煎,分三次服,每隔一小时一次。用于催产,并治胎死不下。
①《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方。黄芪、陈皮各半两。为末,每服三钱,用大麻仁一合研烂,以水投取浆水一盏,滤去滓,于银器内煎,后有乳起,入白蜜一大匙,再煎令沸,调药末,空腹,食前服。治老人虚秘。②《圣济总录
①正骨手法之一种。适用于骨折后有即将撕裂、分离的碎骨片或有重迭错位者。医者以拇食二指钳住伤处,逐渐加大力量,使碎骨片牢固的卡附于主骨之上,不致再移位;如系重迭错位的骨片,应在牵拉开后,用卡法使断端对齐
《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八方。金银花、天花粉各一钱二分,甘草、防风、黄芩、白芍药、赤茯苓、贝母、连翘、白芷各一钱,半夏七分,乳香、没药各五分。酒、水煎服。治痈疽,发背,乳痈,无名肿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