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汗证之一。《证治汇补·汗病章》:“肾虚自汗,潮热咳嗽。”《医略六书杂病证治》卷二十:“肾虚自汗,夜热骨蒸。”治宜滋肾以固封藏,可用都气丸、五味子汤等方。参见自汗条。
①指邪气轻浅的病证。《灵枢·刺节真邪》:“凡刺小邪日以大,补其不足乃无害。”②指中里的病邪。《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并治》:“大邪中表,小邪中里。”此处小邪,后世注家有多种解释:《金匮要略直解》
即咽后壁。
鸣,声音;显,显露形色。指显露声色。《素问·五常政大论》:“其令鸣显。”
【介绍】:见姚浚条。
见《本草纲目》。为莲子的处方名,详该条。
古医官职称。北齐和隋代尚药局均设是职。北齐尚药局设典御2人,统管医药事宜。
①心的苗窍,即舌。《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心主舌,……在窍为舌。”详舌条。②指心神之窍。心藏神,古人认为心窍通利则神志清爽,心窍为邪闭阻则神昏癫狂,故有痰迷心窍之说。”
【生卒】:十七世纪【介绍】:清代医家。字东皋,号翰臣。嘉定(今属上海)人。曾选用山野农村易得方药,编成《握灵本草》(1683年刻行),另编有《万全备急方》、《万全备急续方》等书。
指纹深红紫暗,主热邪郁滞(见《四诊抉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