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透穴法。见该条。
见《草药手册》。为栗毛球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又名陈伤。患者有明显的外伤史,因伤后未能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以致瘀血结而不散或散而未尽所致。原伤处隐痛,经久不愈,时轻时重,并常因劳累而诱发痛胀加剧。证治参见损伤瘀血条。
舌边白厚,中央有黑干苔通向舌尖。为脏腑实热炽盛之候,症见大热、大渴、烦躁谵语、便闭、咽干,宜白虎、承气合用,清热解毒攻下(见《伤寒舌鉴》)。
病证名。《类证治裁·哮症论治》:“宿哮沉痼者,摄肾真,肾气丸加减。”《临证指南医案·哮》:“宿哮,……病发投以搜逐,而病去必当养正。”病时用葶苈大枣汤或皂荚丸。参见哮证、冷哮、热哮条。
出《灵枢·经脉》等篇。即外眼角。见眦条。
见《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为莽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东中草药》。为飞机草之别名。详该条。
经外奇穴别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即悬命,见该条。
出《名医别录》。为梨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