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古称卒上气、卒喘。多由感风感气,或多食多饮而然。治疗须察其所感施治,如用定喘汤加减等。参见卒上气、喘证等条。
医论著作。4卷。清·梁玉瑜传,陶保廉录。以陶问梁答形式讲述医理,共54条。内容有望闻问切及各种脉象之区别;虚损证治,尤详于吐血、衄血病源及其辨证施治;喉科证治、真假绝症之鉴别及十二经温凉补泻药物;多种
用滋润的药物,治疗津枯血燥证。《汤液本草》卷上:“湿可以去枯,白石英紫石英之属是也。”又如肺受燥热,咳嗽无痰而胁痛,口舌干燥,舌红无苔,用清燥救肺汤以清燥润肺。
《华佗神医秘传》卷三方。川乌尖、草乌尖、生天南星、生半夏、荜拨各五钱,胡椒一两,蟾酥、细辛各四钱。为细末,烧酒调敷。用于施刀时的局部麻醉。
推拿穴位名。即大天心。见该条。
见本草图经条。
①类中风之一。又名中寒。由于暴中寒邪所致。《医宗必读·类中风》:“寒中,身体强直,口噤不语,四肢战掉,卒然眩晕,身无汗者,此寒毒所中也。”治宜温里散寒。用姜附汤或附子麻黄汤加减。重证先用苏合香丸以开其
指针刺时,针体进入组织较深的程度。《灵枢·终始》:“脉实者,深刺之”。又:“痛而以手按之不得者,阴也,深刺之。”一般在肌肉丰厚处的穴位,或病变部位较深,属于寒、实证候,或体质较为强壮及感应迟钝者可施行
病证名。①指小儿在母胎时感寒所致的症候。《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七:“小儿在胎时,其母将养,取冷过度,冷气入胞,伤儿肠胃,故儿生之后,冷气犹在胃肠之间。其状儿肠胃冷不能消乳哺,或腹胀,或时谷利(乳食不化样
脉象之一。脉长超过本位,首尾端直,如循长竿。若脉长而和缓,是中气旺。《素问·脉要精微论》:“长则气治。”若长而弦硬,按之有牵绳感,则属邪正俱盛的实证,可见于实热内结或热盛动风等。《濒湖脉学》:“长主有